有效沟通 家校共赢——浅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有效沟通 家校共赢 ——浅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解文娟

江苏省镇江新区平昌小学,江苏省镇江市 212134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统一,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更需要老师与家长保持有效密切的沟通。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技巧和艺术,两者保持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就能统一学校与家庭之间对于教育目标的认识,才能保持一致性,实现家校共赢。

关键词:家校共赢;小学教育;有效沟通

教育的成败是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决定的。方向一致的教育是实现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学生的关键,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默契、有效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共同要求、坚持原则、相互配合,同时在教育的手段上也要统一行动,保持良好沟通,相互支持,不发生分歧。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阅历,但他们因为不能亲身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往往在沟通意识、沟通技能、沟通策略等方面与班主任存在障碍,有时仅凭孩子的片面之言就妄下定论,从而导致家校之间关系紧张,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更会使双方之间的矛盾尖锐和激化,最终影响对孩子的培养。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理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单个体的问题,而是个多方位的统一体,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两者间更有着割舍不掉的依赖性。

我认为要实现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是前提。

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班主任与家长间的沟通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实现有效沟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中指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彼此相倚的互动情况下,互动双方的主体地位不变,双方都会主动性互动。作为教师与家长来说,双方要在平等的地位下相互沟通交流,互通信息,并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不论何时何种情况请家长来校交流,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家长,不应有怠慢性的举止,一句问候、一杯热茶都可以体现出为人师表的风度,展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得家长在一见面的情况下就对老师心生好感,产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特别是面对发了错误的学生家长,更应该注意控制好自身情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不可指桑骂槐式的,以免造成不平等的沟通,也远达不到沟通的目的。每次我约谈家长时,会把家长请到一间安静的闲置教室,准备好茶水,想好开场白,和家长相对坐着聊一聊,真诚地、如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但绝不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批评了自己肯定也不好受。现在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开阔的眼界以及管理孩子的方法,经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听取一些不同的声音,吸取一些有益的建议,可以改善家长与学校及老师的关系,使彼此之间的沟通更有效。

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或遇上“不讲理”的家长,有些班主任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甚至迁怒于家长,就会造成班主任与家长关系僵裂、不能齐心协力做学生的工作。遇到此类情况,教师要学会克制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抱着与家长商量问题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处理事情,这样才能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转变某些家长不正确的态度。

二、形式要多样

信函、短信、电话、家访是以前家校联系常用的方法。用信函方式沟通信息是一种非常费事的方法,一般两种情况比较适合写信:一是学生家长比较情绪化,容易造成言语冲突,跟他交谈难以达成共识。写信指出客观问题,合理分析原因,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可以留给家长冷静思考的空间,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则是遇到不方便面谈的问题。比如学生有早恋、小偷小摸等行为,当面交流会让双方尴尬,更有甚者会刺激到家长做出打孩子等不理智的行为,反而造成沟通的反效果,不利于解决问题。写信则可以隐晦地指出学生的不良表现,分析其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醒和重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QQ、微信也可以作为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平台。

三、方法要灵活

“千人千面,百人百姓”,交流同样要注重方式方法,注意时间地点,交流对象的不同将决定你采用什么样的交流方法,采用什么样的交流策略,但目的是不变的。

民主型的家长:他们教育孩子时会因势利导,在保证要求合理性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谨慎处理。他们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亲密的亲子相处的机会,愿意“看见”孩子的需求,包容孩子的不足,渴望听见孩子的建议,即使这个建议不成熟。他们会主动的、定期的与老师交流,渴望听到老师真实的反馈,愿意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与此类家长沟通时,必须坦诚相待,如实告知,认真倾听,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相互借鉴,统一认识,共同制定教育孩子的方法。

溺爱型的家长:是一种完全接纳且放纵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几乎没有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坚决的控制。他们还无限制满足孩子一切需求,不管是否合理,严重缺乏规则。因此,他们很少主动与老师联系,往往老师主动联系他们时,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年轻班主任与此类家长交谈时,要尊重对方,体会他们为人父母的心,同时诚恳的指出溺爱的不足和危害,再如实地反映孩子的问题,以此下去的后果,让对方认识到不妥之处,而达到相互间认识的统一。

不参与型的家长: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有些父母为了拼搏自己的事业忽视孩子的成长;还有些父母长期务工在外,把孩子丢给老人,以在外管不到为借口。这是一种非常低级又极不负责任的教养方式。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吝啬把时间和精力给孩子,也会漠视孩子的需求,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以至于家庭不和睦。班主任在与家长交谈时要多讲孩子的进步,少说孩子的缺点,让学生家长看到孩子的潜力,产生期望心理,从而改变对子女不管不顾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冷暴力对孩子伤害很大,没有爱就相当于没有阳光,经常给孩子鼓励和赞扬才会让他们更有自信。

暴躁型的家长:要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以柔克刚,找到他们的情感软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做到谋定而后动,弄清事实,讲清道理,情绪平静下来就能进行有效沟通了。

  1. 情感要真挚

作为班主任,在对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时,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都要从公平、公正、客观的角度出发去评价,语言要温和,情感要真挚,要使家长听到之后,感觉到老师确实是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感到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家长的期许是一样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一般我与家长沟通时,总是会先说说孩子的优点、进步、对班级的贡献等等,等家长情绪愉悦、心理放松之后,再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提一些家长能做到的建议。例如今年我接手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在和一个口算很慢的小姑娘的家长沟通时,是这样对她说的:“小A妈妈,你好,我是数学解老师,真高兴能教到这么懂礼貌的好孩子。小姑娘每天早晨到校都非常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课间经常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奔跑,你们教育得真好!最近我们在学习分与合,小A上课听得很认真,按顺序来说也能够说对,就是打乱顺序就有点慢了。你看,你有时间每天抽个五分钟和她打乱顺序对对口令吗?对口令的方法我马上拍个视频发给你,好吗?”家长听了之后,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老师。小朋友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进步很大,我又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很开心,对老师布置的工作也更加支持。

结束语:

讲究方式、讲求技巧,以诚待人,以情动人……沟通是一门艺术,值得每位班主任好好研究。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才会水乳交融,班级建设工作才会更顺利,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实现家校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