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章文芽

身份证号: 33018319880703****

【摘要】地质灾害会对自然环境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各类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人们对于环境的利用又是引发地质灾害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长远来说,需要综合环境可持续利用要求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又是较为显著的 2 类地质问题类型,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危害进行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调查活动 , 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不同内容的监测 , 获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进行研究 , 总结一下计划实施情况 , 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充分利用调查数据和报告以及形成的新理论和技术 , 为解决各类相关问题提供服务。 论文阐述了地质灾害隐患问题现状,分析了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提出几点地质灾害隐患问题防治策略。

【关键词】地质灾害隐患 ; 水文地质问题 ; 环境地质问题 ; 危

害 ; 防治策略 ;

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威胁人类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活动规模增加、扩大,对于各类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充分掌握我国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深入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能够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水平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

1 地质灾害隐患问题现状

我国地质灾害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各处灾害频发、易发,每年因地质灾害问题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数不胜数,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土面积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我国地质灾害问题点多面广,灾害防治形势较为严峻。随全球经济、环境、社会的不断变化,我国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破坏力度越来越大,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合理选择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

2.1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的危害

对于存在膨胀性土体、岩体的区域,地下水多为上层滞水、裂隙水,水位无法保持稳定,频繁发生变化,对于雨季、旱季的变化较为敏感。若地下水位出现季节性升降,容易造成土体、岩体的不均匀涨缩,影响土体、岩体物理性质,极有可能降低土体、岩体的承载能力。水位上升地下水不断浸润土体、岩体,两者会出现膨胀、水解问题,土体、岩体结构变化,强度降低。若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改变周期较短,土体、岩体的膨胀收缩过程不断循环,土体、岩体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引发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2.2 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

地下水出现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含水层结构变化、区域水文气象条件变化引发的降雨量增加、区域气候温度降低、人为灌溉规模扩大等,受这些因素影响,地下水位会出现上升的情况,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造成邻近土壤沼泽化,增加土壤盐渍含量,改变岩土结构含量,或引起地质土壤疏松降低岩土强度,造成不同土层的滑移、崩塌,引发建筑失稳问题,甚至严重破坏建筑结构。

2.3 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水库对下游地下水的拦蓄、大规模采矿疏干矿床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降低,导致地面出现干旱,引发地质土壤疏松,导致地面塌陷、沉降、裂缝等地质灾害问题。而且,地下水位下降会出现地下水枯竭问题,其循环体系遭到破坏,引发重大环境问题。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土层的稳定性,背离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要求。

3 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危害

3.1 地震问题

地震是地球内部应力平衡、调整的表现,当其作用到人类社会时就形成了地震灾害。我国位于太平洋、印度洋、欧亚 3 大板块交汇区域,板块构造活动十分活跃,在大洋与大陆接触处非常容易产生地震问题。另外,地下水过度开采、水库蓄水、深井注水、采矿、石油开采、地下核爆等行为都会诱发地震问题。

3.2 滑坡及崩塌问题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出现整体下滑趋势的动力地貌现象。崩塌是陡坡上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出现脱离本体的滚动、崩落或集中堆积在坡脚的现象。滑坡与崩塌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属滑坡、崩塌多发区域,东部丘陵区域分布规模较小。

3.3 泥石流问题

山区沟谷中出现暴雨、冰雹、融水等水源都会引发泥石流问题,泥石流当中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爆发极为突然,流体较为浑浊,会沿山区沟谷快速突进,短时间内冲出大量泥沙、石块,在堆积区漫流堆积,严重威胁作物、道路、居民点的安全。

3.4 地下水问题

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会出现区域性的下水位下降,需要通过调整开采含水层层次、控制开采量、人工回灌等措施提升水位,才能避免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问题。当前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大量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足就加以排放,导致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另外,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不足,人为超强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土体压缩,地面标高降低,出现地面沉降问题。

3.5 地面塌陷问题

地面塌陷包括 2 种情况:非岩溶性塌陷、岩溶性塌陷。其中非岩溶性塌陷主要是由于地表土层下方出现矿山采空区所造成的地面塌陷。岩溶性塌陷主要是可溶岩地区岩溶洞隙上部岩土体受到人为活动或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出现较为显著的形变及破坏,地表土层最终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岩溶性塌陷受岩溶发育、岩性构造、松散层性质及厚度、各层面水动力条件影响。

4 地质灾害隐患问题防治策略

4.1 提升社会减灾意识,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问题,要明确其分布、类型、发生发展规律,相关部门要根据统一的规划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重点区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预报系统,及时为各方提供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政府机关根据相关信息确立减灾规划,提升社会减灾意识,推动减灾工作社会化,依靠高新技术理论、装备,推动相关部门、人员互相配合,做好信息、网络共享工作,实现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目标,奠定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基础。

4.2 合理规划土地使用,确保规划严格、规范

对于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必须加强规划审批,在管控过程中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结合。做好土地监察工作,增大处罚力度,以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在进行建筑工程审批时,发挥专业机构、技术、人员作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区域加以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地质灾害隐患的影响。

4.3 协调环保与人类活动关系,减少地质灾害隐患

人类所遇到的环保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处理不当,因此,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尊重与顺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生态文明结构,人类活动要服从地球生态系统规律。对于各类开发规划,要确保满足区域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地质环境论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上级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改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减少地质灾害隐患问题,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努力清除地质灾害隐患问题。

5 结束语:

地质灾害隐患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任务。面对复杂多变且迥然不同的各类突发灾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可靠生产生活参照,建立安全、和谐的地质环境。

参考文献:

[1] 唐夺 . 分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J]. 河南建材 ,2019(6):194-195.

[2] 兰佑 .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影响分析 [J].江西建材 ,2019(11):78-79.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进展 [J]. 中国地质 ,2019(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