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略,陈雪莹,韦翠萍 ,陈凤祥

广西产研院生物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我国农药使用的现状,并综合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生态环境;粮食安全;解决对策


从全球粮食种植的现状来看,农药的应用是最为常见的防治病虫害手段,有研究显示[1],世界粮食生产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达到生产量的35%以上,所以很多国家会将农药作为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投放使用。但就我国目前农药应用的情况来看,尽管农药使用在减少农作物损失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安全性也将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现代化农业的推进,更多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给广大民众带来不健康,造成很多社会性问题。因此人们应在了解我国农药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

1.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分析

有研究显示[2],当前应用在世界范围内的农药有几千种,我国作为长期以来的农业大国目前也达到这样的使用规模,每年的用量甚至达到60万吨,而这些用量中又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占比会直接投入到环境当中,污染很大的土地面积。我国农药生产的集中地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而使用量较多的则集中为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比如北方干旱地区种植的小麦农作物在施药的工作上用量就会比南方水稻产区的要少,而蔬菜和水果的农药使用量则会比其他农作物更高。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农药使用量大增,直接影响了作物区害虫天敌或是其他益虫的生存,导致这些虫体减少,与此同时又必须追加农药的使用以填补天敌的缺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农药的利用率甚至无法达到30%。再加上农药残留量也有一定的上升趋势,这就给很多地区的环境产生危害,也影响了粮食安全与健康,造成的污染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2.农药给农产品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分析

2.1农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我国存在多年农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这会直接导致各种残留物和代谢物进入土壤当中,再通过富集的作用进入生物体组织内,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与迁移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过度使用农药还会污染农产品,其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表面与内部都存在残留物,那么再检测时不合格而造成生产损失。另一种是残留物通过其他的方式进入土壤、水源、空气当中,不但可能引起富集超标而淘汰,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就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存在的技术壁垒,如果我国农产品在出口上未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失去国际竞争力。

2.2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放农药,会使得农药通过各种方式流失到周边环境当中,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此外在使用了农药以后,除了一些会作用在靶标生物中,更多的则从环境介质如土壤方面造成严重的污染。

2.3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为能做到完全合理应用农药,于是不合理使用则导致生物群落的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对非靶标昆虫群落结构有影响,还会危害土壤中无脊椎动物以及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些胡乱应用农药的行为,甚至导致害虫的天敌大幅度减少,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最终反而使得害虫侵害概率增加,农药应用的效果大大降低。

2.4病虫害抗药性日益严重

自然界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因此如果人们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就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体,具有抗性有害物大量繁殖,农药的使用价值受到影响。另外害物过强的抗药性以及持续不断的过量用药则形成恶性循环,农药滥用程度严重加剧。

3.我国农药使用现状不良的因素分析

3.1农药先进技术传递效率不高

多年来,我国在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的应用上对比其他发达国家还较差,整体的农药利用率低。比如我国当前投入使用的植保机械依旧有五分之四左右还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而人们在施药的过程中更多是通过传统手动喷雾器方式进行施药,不但会存在“冒、跑、漏、滴”的问题,还会导致约60%的农药飘落到空气当中或是渗透进土壤内部,污染环境。而新老农药产品对应的防治效率千差万别,比如一些传统农药使用条件受限,常见于要在上百克才能生效,新生代农药却可使用几克就能保证药效,效果差异的明显化也使得新老农药更替慢,转变过程滞后。

3.2农药行业成熟度低

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4],我国国内农药制剂企业排行前八的总销售额在农药市场上的占比还不到30%,也就是存在行业过度竞争的问题,缺乏龙头企业的引导,整个行业内部有资源整合力差以及市场受限的瓶颈,这就导致商业的传递效率大幅度降低,很难推广新的产品与技术。而我国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低效,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成熟度与发展的进度。

4.我国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的对策分析

4.1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社会治理

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就要在各行业中创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发挥其约束力的作用,保障各行业生产的安全性。在具体实施上,就要明确我国农药管理责任的分工,对其污染产生的源头强化控制,管理好各农药品种和使用量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实践方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高毒农药一刀切产生的后果,目前的环境条件和无法完全禁止,比如一些大田作物尤其是地下害虫的防治以及林业绿化林木防治等,对部分农药还有一定的需求,这些内容都应完善在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条例内。

4.2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对药商的监管

目前我国很多农民个体在农药知识和应用技巧上还存在误区,这些群体需要通过培训来掌握安全用药和准确用药的技巧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对农药购买和使用行为,避免应用过量。在具体实施上,可通过举办培训会、现场会以及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确保广大农民都能了解到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动态,有效的防治技术等知识,逐渐增强自身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从而消除零增长疑虑。此外还要加强对药商的监管,这需要相关部门正视这些问题,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企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在农药使用高峰期执行好巡查工作,及时引导个体或集体商都能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4.3引导正确使用生物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以生态环保用药为主要措施,力求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强度与剂量,结合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的方法,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从而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农业。目前投入市场的绿色防治技术较多,比如确保虫害天敌种类的多样性得以保护,应用生物农药预防病虫害,利用动植物甚至细菌等生物预防病虫害,通过应用生物诱捕剂或频振式物理杀虫灯杀灭害虫等等。在应用这些技术时,不但要狠抓对生物农药的推广工作,提倡大力应用高效和低毒的环保型农药,还要因地制宜地应用农药,避免化学农药的过度应用,也最大程度降低农药给农产品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具体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多进行替代高毒农药的试验和示范,不但能强化应用的效果,也确保其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2)针对这些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较为严重且难于防治的作物虫害,要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农药品种;(3)加强对试验示范与筛选经济效益较好生物农药作为满足病虫害防治要求的政府引导,确保更多新型农药达到使用标准;(4)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推广作用,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推广试验的成果,为绿色防控技术更广泛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5.结束语

当前世界性农药行业环保标准更为严格,这对我国农药应用的要求也越高。鉴于我国当前农药使用现状不乐观的现实,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应引起足够重视,在顺应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农药的使用剂量,在达到预设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残留的安全影响,最终实现农药应用绿色化、高效化、经济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卜元卿,孔源,智勇.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2):19-25

[2]张毅.农药安全使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5):20-22

[3]赵克勤.晋中市农药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