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和生成统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预设和生成统一,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陈国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三班中心小学  362500

摘要: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互交织,最终为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实现了统一。尤其是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两者统一是关键因素。教师人先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精心预设,并运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等策略,让生成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预设教学;生成教学;统一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好的预设也是教师提前做出的预测,这种预测到课堂教学中会生成出很多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是师生、生生的互动。因此,小学数学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就要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高度的统一。

数学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第七条第2点中,特别指出教师要理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预设,更要在实施预设过程中与生成实现高度一致性。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教师的“教”依靠课堂的预设,学生的“学”既要依靠预设,也要在不断地“生成”中的学习。只有“预设”与“生成”实现高度的统一,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一、抓牢“三把握”,实施预设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前瞻性的预设。课堂先了预设,才有生成。教学都是在预设中生成的。因此,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师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预设。

(一)把握课标,精心预设

数学课标是课堂教学预设的设计重要依据。教师对数学课堂进行设计时要紧紧抓住数学课标的要求,认真深入研究课标,为课堂设计做好铺垫。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时,数学课标在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目标中列出以下小数相关的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2. 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3.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4.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这四个阶段目标涉及到数的认识与运算两个方面内容。教师要精心预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设计。如“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一目标,不能只靠教师的说教,而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教师通过创设超市买菜、赛场比赛等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之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最终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二)把握教材,精心预设

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预设的起点之一。精心预设需要对这一起点进行研究,并预设课堂教学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把握教材是预设的第二步。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设计了“书店买书”的情境。教材利用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这个情境拓展教材预设另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学生先从“书店买书”这一情境问题学会小数如何加减,再预设学生小组自主命题“我来买书”的小数计算环节。教师预设学生自主命题会出现如下情况:1.小组可能出现不含有小数的计算;2.小数加减时出现错误;3.小数加减出现怪题、偏题等。教师提前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为顺利完成课堂目标做好准备。

(三)把握学生,精心预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数学课堂“学生的原有经验”包括数学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的经验。预设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可预见性的预设设计。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节。预设设计第一要点是上一小节《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是要学生相关小数的生活经验。如教师预设“超市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对这一情境中“小数”的认识情况,作为这一预设的依据。数学课堂的生成也是源自于学生的活动。因此,课堂预设设计要把学情作为聚焦点。

二、运用策略,让生成教学与预设走向统一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再好也会出现预设之外的问题。教师对待这些在课堂之上生成的问题不是置若罔闻、不理不睬,而是要把生成的问题化为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这时,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策略,让生成教学与预设走向统一。

(一)运用顺水推舟策略

课堂教学与其采用“堵”策略,不如“疏”策略。特别是在预设之外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运用顺水推舟策略,让这一生成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出发点。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设计买书环节时,一个同学列出“2元5角-2元6角5角”这一小数减法,因涉及到还没有学的知识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负数的意义,后再引导学生调整试题为“2元6角5角-2元5角”。教师顺水推舟把这一问题引到新的知识点。

(二)运用将错就错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一个个“错误”问题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学会运用将错就错策略,化错误为问题,并运用这一生成的新问题来解决本堂数学的学习目标。

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试题中出现“0.3-0.12=0.2”的错误,教师扩大这个错误,把小数加法和减法中的问题重新梳理一遍,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这种问题的生成常常会出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与预设的有出入,这时教师要合理运用策略,让生成教学与预设实现统一。

三、结语

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并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对立面。它们完全可以在课堂之上实现统一。要实现两者统一,教师人先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精心预设,并运用顺水推舟、将错就错等策略,让生成的教学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亮点。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才能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本文系课题“‘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的统一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HXKT2021-38)的研究成果。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 吴绪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吉林教育:综合, 2016(5):1.

[3] 陈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1(7):2.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