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2

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分析

武丽 李新芳

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工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工业企业。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推动了社会的迅猛前进,大气污染问题却愈发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人们身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成破坏,甚至会引发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迫在眉睫。而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要想保证治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要对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全面具体的监测,对污染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以此为后续制定治理方案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本文就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引言

环境保护涉及多项内容,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维护群众身体健康,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同开展。为了达成上述理念,应该大力加强环境监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监测网络,对环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必须强化企事业单位的危机意识,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将节能环保理念和节能技术方法积极运用到生产活动中,主动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

1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目前,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所排放的污染物,另一个是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其中,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污染来源于工业生产、冬季燃煤供暖以及火电厂火力发电等领域,所以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污染存在着季节性特点,其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污染具有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这和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紧密相关。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超出了区域环境容量,致使大气环境无法消耗和承受,从而引起大气生态环境失衡,出现了雾霾天气等情况,给人类的身体健康、社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2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2.1计量法

计量法主要是针对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进行监测与分析。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使用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因采样器内部配有滤膜结构,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工作人员在采样后需将这些固体颗粒物截留下来,随后对其含量与成分进行分析。在平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环境监测人员要对采集前后的空气体积以及滤膜的质量变化进行测量,从而得出空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最终浓度。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应同时进行多组对比测量分析。

2.2臭氧监测方法

目前,臭氧浓度监测主要包括化学测量和仪器测量。仪器测量法,则是利用监测仪器,对高浓度臭氧进行监测,包括液体内臭氧测量和大气中臭氧浓度测量;化学测量,则是利用化学方式将臭氧转化为氧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得氧元素质量,再根据臭氧原子结构分析获得整个臭氧浓度。目前,化学法臭氧监测主要包括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两种方法。(1)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则是利用臭氧的吸收光谱来进行监测,根据臭氧光学性质与收集到的光谱进行比较。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易受到天气状况影响,当监测时光线太差的状况下将无法有效对臭氧含量进行监测。(2)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监测臭氧,是利用对臭氧分子发生光线进行监测对比,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及分子数量不同,运用化学发光法可对其收集到的不同光线进行强度标识,可有效鉴别臭氧含量。化学发光法包括生物化学分析法、电致化学分析法、普通化学分析法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通化学分析法。但不论何种化学监测方法,都应用到一些化学试剂,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3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对红外辐射吸收状况的不同进行检测,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依照被检测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可分析出对应物质的含量与种类。因此,红外吸收光谱法适用范围较广,测量精度较高,即使在低压地区也可快速完成测量工作,尤其是在容易发生爆炸的特殊污染区域,该方法有效保障了测量过程的安全性。

3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模式及发展对策

3.1总结环境监测结果,建立大数据平台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全面采集各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环境资料,且积累大量数据形成历史数据,为有关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所以,如果想要有效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有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指导开展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工作。在运用大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整合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挖掘有关环境治理问题的资料,建立以环境监测信息为基础的共同体,确保有关地区可以积极加入环境治理工作中。在各个地区合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大数据平台查询各种有关数据,准确合理分配责任范围,确保各个地区可以有针对性以及科学地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在短期内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目的。

3.2大力应用云计算技术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就综合数据的上传和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数据分析周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采取云计算技术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周期以外,还可以填补部分落后地区环境监测的欠缺,让因缺少硬件设施而降低总体工作效率的现象得以缓解,促进资源的均衡合理利用,让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实现最大优化。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进行大气污染的监测与防控,有利于促进环境监测效率的提升。从目前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均是依靠第三方监测机构来完成环境监测工作,在实际监测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机构均依靠LIMS管理系统来展开监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另一部分机构是运用自行创建的LIMS管理系统,同时设定了与之对应的委托协议书,下达环境采样的详细任务,对监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交换采样品,对自动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直到最后报告的绘制形成。这样的监测流程,极大地提升了监测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因此,我们应积极地普及运用LIMS管理系统,依靠数据库与相关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快速准确地存储相关数据,并实现多端的分析与记录,实现相关环境监测信息的共享与使用,以此从源头强化提升监测数据的运用水准。

3.3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相关人员严格履行环境监测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应对整个环境监测流程进行严密监督。仅凭借部门之间的监督及人员的自我约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借助第三方监督部门,保持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对其造成干预,消除弄虚作假现象。第三方监督部门应具备大量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人才,在对环境监测进行监督时,第一时间发现不足,向环境监测站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明确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帮助环境监测站不断改革,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规范化,大气污染治理也将焕发出全新气象。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也会破坏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区域环境质量大幅下滑,甚至削弱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所以,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因此,相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应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技术开发,对各类监测手段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进而使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更有具针对性,以此全面提高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付洪沙.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6):90-91.

[2]尚峰.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3):155-157.

[3]汪旭伦,吕飞阳,潘家豪.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36):141-142.

[4]王挺.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四川水泥,202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