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说唱艺术中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2

传统说唱艺术中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研究

姜姗姗

黑河学院



摘要:鄂伦春族说唱艺术、民族精神、哲学思想、美学内涵及文化传统为一体,是口传心授的鄂伦春族文化精髓,承载着民族文化认同功能,也是人类生态文明反思的启示录。鄂伦春族古代文化史料记载甚微,音乐文化更是未见记载。从鄂伦春族世代流传的说唱艺术中的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鄂伦春艺术的文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鄂伦春;说唱艺术;社会发展


一、引言

对于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各版本民间文学教材中多有提及,笔者认为有将功能与价值对等的情况。价值则更加具有主体性,是根据社会话语系统的变化以及接受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这跟接受者密切相关,在文本语境与非文本语境中,接受主体对客体的有利评价以及客体对于接受主体的有利影响,即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蕴藉意义上的价值。鄂伦春族民间说唱艺术“说唱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在民族叙事、情感表达、体现审美品性方面特点明显。本文从“说唱艺术”的民歌唱词、故事、传说文本内容上对其叙事抒情功能与体现的鄂伦春人民审美品格的价值方面做基本分析。


二、鄂伦春族“说唱艺术”研究现状

鄂伦春族“说唱艺术”研究是随着鄂伦春族文艺普查及译介工作的发展而展开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由浅层到本质的探索过程,形成了一个互补、深化与丰富的局面。

(一)资料的整理、翻译与比较研究

“说唱艺术”研究初期主要涉及收集整理、族源名称、历史沿革、传承人、表演形态、说唱方法、文艺内涵等。孟淑珍系统地宣传与介绍了一大批鄂伦春族民间歌手,包括莫宝凤、李水花、魏金祥、孟兴全、莫玉生、莫海亭、孟德林等,赞美他们讲述传唱民族史诗的热情与能力,论述那些“神奇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曲调,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还有歌手们那栩栩如生的表演,”

(二)文艺类型的争论

“说唱艺术”是鄂伦春人在长期的山林游猎劳动形成的民族文化结晶,成为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载体及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目前,人们对鄂伦春族“说唱艺术”的界定大致包括说唱艺术、曲艺、史诗、长篇叙事等。鄂伦春族本土学者孟淑珍将其定义为民族说唱艺术或说唱叙事文学,认为其原始的含义是“说唱悲调故事、悲伤地说唱、自吟自诉苦情,求神说唱、是说唱莫日根英雄的、氏族的苦难说唱、氏族的说说唱唱等。”然而,正是根据鄂伦春本族学者的观点,无论从形式与内容来分析,“说唱艺术”都应该是鄂伦春族的史诗,因为“史诗是古老的说唱文学,属于民间叙事诗的一种。”

(三)口传文艺的美学研究

口头传承文艺的最大特点是表现地域性的民风民俗。“说唱艺术”创作继承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也吸收了满-通古斯语系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说唱艺术”演艺家采用文学、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及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口承文艺研究主要集于语言与音乐两个方面。“说唱艺术”的语言研究侧重于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有精练、流畅、通俗、幽默等特点,在诗体韵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说唱艺术的语言善于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等各种修辞方法。”


三、“说唱艺术”的社会变迁及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说唱艺术”在对部族联盟、情感婚姻、狩猎生活等内容的描绘中都抒发了鄂伦春人民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及高尚品德的崇拜,表现了劳动的美好。“说唱艺术”也在审美文化价值的作用下不断地积累精华,传承习俗,帮助人民坚定信仰,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认知世界,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的精神层次与幸福感。

(一)社会变迁中的思想依靠

在长久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在艰苦的生活与反抗侵略中创造了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相依存的独特物质和精神文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在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并由社会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的经济基础之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说唱艺术”作为鄂伦春社会的精神文化依托,又呈现出特殊的风貌,更有移风易俗性的审美关照,引导民族的审美风尚,更是东北少数民族审美理想共性的体现,对研究鄂伦春族的历史、信仰、思想、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审美文化价值。

(二)生产方式变化中创造的活动

“说唱艺术”是鄂伦春人民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以“人”和“人的活动”为主体,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活动为主题的原生态口头文学样式。不同的生活环境系统造就了不同的文学意象系统,沿大兴安岭山脉生存的鄂伦春人所创造的“说唱艺术”中的审美范式与审美理想自然地体现了人民对这片土地的歌颂和热爱。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鄂伦春人民对于追求“祈福、驱灾、避祸”以及“真、善、美”所做出的努力,“原生态地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身份和特色,放射着该民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发展方式的神韵。”

(三)倡导的审美理想对自然的敬畏

“说唱艺术”作品中所倡导的审美理想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品德的赞扬以及对万物的敬仰,歌颂英雄与邪恶对抗的伟大斗争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本主义和人文情怀。以《英雄格帕欠》为例,斗争中又获得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帮助,动物们嫉恶如仇,与格帕欠一起同仇敌忾进行神圣而正义的伟大斗争。


结语

“说唱艺术”是鄂伦春族生活中怡情、悦性、叙述记录、抒情、审美的一种方式,传承讲述,情到浓时,随性而唱,不仅是民族生活的写照,也是民族历史、精神情感的传扬。在当今世界话语系统当中,相对于大民族来说,人口较少民族的鄂伦春文化“说唱艺术”虽然还处于边缘境地,但其叙事抒情功能是具有美学文化价值的,其审美文化形式与内容是崇高的。

参考文献

[1]齐海英,齐晨.比较视阈中的满族说部与鄂伦春、赫哲、达斡尔族说唱艺术[J].满族研究,2012(03):103-107.

[2]柳成栋.黑龙江省世界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J].黑龙江史志,2012(10):24-28.

[3].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的说唱艺术[J].内蒙古艺术,1994(Z1):80.


课题名称:传统说唱艺术视域下鄂伦春族社会及文化演进研究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扶持共建项目

课题编号:20YSE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