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5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例谈

朱琳

密山市八五七学校 158322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师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作业“减”什么、怎么“减”,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纷纷投身该研究。但纵观其研究成果及实践应用,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而对一些诸如怎样利用语文作业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追求远大的人生梦想等微观问题的研究及应用关注较少,这使得小学语文作业改革虽已达成共识,但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使之变成共同体行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小学语文一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作业观念,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快乐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作业设计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

(一)目标单一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目标的制约,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作业,教师关注的重点始终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有所忽视,甚至极少关注。在此背景下,教师重知识灌输与技能传授而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容易因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而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一直处于“被动”和“潜伏”状态。

(二)方式机械性

作业本是学生用来进一步巩固、拓展和提升学业的,但现实已偏离了这个方向,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负担。通过原因分析,发现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作业方式的随意性。如布置学生一天要抄写几遍生字词和完成几道练习题,即使学生早就学会了还要抄写或做题。这种只注重作业的“量”而忽视作业的“质”的机械性做法,不仅让学生累得“抬不起头”,也令教师自己筋疲力尽,更为关键的是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注重多样性,让小学语文作业更有“效度”

小学语文作业最大的忌讳是数量过多、重复出现、偏难繁怪、超越课标等。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符合学习规律,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又容易引起学生厌烦情绪,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为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盛的作业“超市”,让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自由“选购”一份或几份自己喜欢且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作业的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诸如主题活动、表演课本剧等形式不限、内容综合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时,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给最亲爱的妈妈一个惊喜,看一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既显真诚亲切又创意满满,然后把自己的真诚、创意和妈妈的惊喜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此外,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层划分作业梯队,如以加强能力与知识拓展为主的模范生梯队、以巩固基础练习又兼顾能力与知识拓展的中坚力量、以把基础打牢为主要目标的潜力组,这样因人设计,确保作业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作业效益最大化。

(二)体现生活性,让小学语文作业更有“温度”

知识、智慧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闪烁着知识、智慧的光芒。语文即生活。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获得情感、掌握技能、锻炼能力、激发联想、催生灵感、升华知识、绽放智慧等。

1.情感体验

体验基于自我的亲身经历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不仅要用脑想,还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手操作、心感悟,然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获得新的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与经验累积的过程,也是人格健全与身心发展的过程。如教师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开展了解来历、创编诗歌、自制贺卡、做一件事、写问候语等系列活动,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心、尊敬之意和爱戴之情。又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可安排学生了解重阳节习俗风情,制作老人礼物,说祝福话,“我为老爷爷、老奶奶做好事”,举办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丰富社会知识,培养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

2.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在“大语文观”的引领下,基于文本的内容特点,将语文教学和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融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既充满语文要素,又蕴含人文素养。

3.社会实践

实践性作业要么是社会热点话题,要么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留意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如新春佳节,布置学生通过走亲戚、看朋友、走大街、串小巷等拜年活动,收集整理春节精彩对联,了解对联创作特点,感悟对联的艺术特性;就当前村居或企业的环保面临的问题开展“微调查”,找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撰写调查报告;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展“家乡一日游”活动,了解家乡传统习俗和地域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撰写“家乡一日游”小作文等。

(三)着眼整体性,让小学语文作业更有“高度”

语文学习的目的有三层:一是立德树人;二是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三是获得必需的语文能力。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严格训练,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课前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猫、鹅、鸡等小动物视频,观察、了解它们的性格特点等,并安排他们通过査阅资料、上网检索等方式收集这些小动物性格特点等相关资料。课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彼此收集的资料和观察结果。课后将观察过程、资料收集、比较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这一过程既全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小动物,更加喜爱小动物,以及让学生知道如何饲养小动物等。

结束语

总之,作业看似是事小,实则是关涉学生成长的大事。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既要正确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又要精心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作业既“有趣”又“有料”,既“减负”又“增效”,真正把作业打造成学生用眼发现、用手创造、用脑思考、用心体会的“大舞台”,从而为学生开拓一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天地和供给健康发展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5):66-69.

[2]齐立春.探究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2,(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