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保护区环境建设与管控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8
/ 2

黑颈鹤保护区环境建设与管控模式探讨

赵小燕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 云南 会泽 654200)

摘要:黑颈鹤是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之一,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地的湿地的生态环境。经过持续探索创新实践,保护区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重点介绍了保护区重点建设五个环境和独创的“两个转变”管护模式。

关键词:黑颈鹤保护区;环境建设;管控模式


会泽鹤管局结合保护区实际,不断完善提升保护区工作思路为“1512”,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五个重点,夯实一项基础,争取两项保障。围绕一个目标:年度目标为让黑颈鹤“吃得饱、好在、安全”;预期目标为用5年时间,把保护区建设成为云南一流,中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出五个重点:即提升能力建设水平,提升环境质量,提高依法管区水平,提高社区共建水平,提高对外宣传水平。

一、重点建设五个环境

(一)是建设让黑颈鹤“吃得饱”的食物源环境。主要采取四条措施,第一,自种食物源,利用土地资源,组织干部职工自己种植黑颈鹤喜食的农作物100亩,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培养保护区情怀。第二,社区共建食物源,大桥乡、者海镇人民政府在保护区种植5万亩高产燕麦,为黑颈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第三,积极谋划市场化建设食物源科研基地,解决黑颈鹤由“吃得饱”向“吃得好”提升的问题。第四,节点性投食,在迁徙时段、冰雪覆盖和大雾弥漫难以觅食之时,加大投食力度,补充体力。

(二)是建设让黑颈鹤“好在”的湿地栖息环境。规划总投资1.36亿元的“一岛一片一带”湿地建设项目,计划恢复一个占地70亩的岛状栖息地、一片占地4000亩的李家湾湿地、一条长30KM占地4000亩的环念湖湿地带,扩大黑颈鹤栖息环境容量,建设让黑颈鹤“好在”的湿地栖息环境。2021年,省林草局安排60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湿地修复,目前,已在李家湾湿地流转土地400余亩,将这片季节性湿地修复为永久性湿地,既扩大黑颈鹤的栖息地面积,又有效解决“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人鹤争地矛盾。

(三)是建设让黑颈鹤“安全”的法治环境。推动普法工作常态化,群众保护意识空前增强。争取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将保护区立法工作纳入立法规划,将管理办法升格为条例,解决管护工作有法可依的问题。

(四)是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在沿湖村庄污水排放汇水处规划建设14个小微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对污水进行生物净化后进入水库;协调大桥乡政府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在保护区外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集镇污水处理问题,提升保护区水环境质量;新增3艘垃圾打捞船,加大念湖湖面垃圾打捞力度,同时规划建设沿河垃圾处理及河道污物拦截设施;建设竹篱笆规范农村“三堆”散乱现象;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方式解决农膜面源污染问题,现已流转土地350余亩,以食物源基地建设来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牵头主导大桥乡党委、政府全面拆除交通沿线低矮的石棉瓦和空心砖房7000㎡,清理路边破砖乱石,拆除改造旱厕,保洁工作常态化,无垃圾保护区建设有新起色。建设绿化带及墙体文化,多形式开展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素质,建设“保护区美、保护区人更美”的自然和人文和谐的宜居环境。

(五)是建设良好的自身工作环境。先后向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王志高、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湿地管理司司长吴志民等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挂钩联系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期不定期地向云南省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处、规财处、湿地处、野保处、科技处、草原处等领导汇报工作,向曲靖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此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与会泽县有关乡镇和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与昭通大山包、贵州草海、四川若尔盖、黑龙江扎龙、青海隆宝、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缔结为友好单位,共享相关科研成果,交流管护经验;适时与大桥乡、者海镇研究管护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形成 “共抓大保护”的格局和氛围。

二、“两个转变”管护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人类活动,缓冲区限制人类活动,禁止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只有以科研、教学、观测、调查为目的,经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进入。但会泽保护区有别于其它保护区的是,这里是先有人,后有鹤,最后才成立的保护区。每个越冬期,“人在前面耕种,鹤随其后拣食”的“人鹤共春耕”和谐画卷随处可见。加之,近年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念湖湿地久负盛名,高原精灵黑颈鹤引人入胜,慕黑颈鹤和念湖之名而来的外来访客大约5万余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一方面要维护保护区条例的严肃性,保护好黑颈鹤及其栖息的湿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改善,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加强社区共管。这无疑形成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促使会泽鹤管局从保护区实际出发,找准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对待外来访客,我们的态度是“堵不如疏,放不如管”,于是创造性地提出“两个转变”的管护模式。即身份的转变,将外来访客身份转变为护鹤科考志愿者身份;行为的转变,将无序的观拍行为转变为有序的护鹤科考行为。围绕这个管护模式,我们作了如下工作,让外来访客找得到来、来了有人管、并且管得好,提高外来访客有序进入保护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找得到来。在保护区入口处设立宣教中心,将之建成免费为外来访客提供护鹤科考志愿者申报登记、动植物标本展示和科普宣教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从黑土收费站出口开始建设路标指示牌,在保护区的5个主要进出口通道设立哨卡,在确保原住居民及其车辆自由出入的前提下,将外来访客及其车辆引导至宣教中心。二是来了有人管。进入宣教中心,中心哨卡工作人员专门进行车辆登记,引导车辆免费有序停放;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引导访客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实名申报登记,自愿申请加入护鹤科考志愿者队伍,免费领取并佩带护鹤科考志愿者证,指导沿着规定的三条路线开展护鹤科考活动。同时,按照要求戴口罩、扫健康码和行程码,进行体温测量,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至此,完成“身份的转变”,实现“一次登记,终生护鹤”。三是管得好。为实现管得好的目标,会泽鹤管局建设了二维码导航、语音解说导览系统、手绘地图、黑颈鹤网上博物馆、自然教育基地等护鹤科考设施设备;同时,在规定的三条护鹤科考路线上安排护鹤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全天候巡护保洁,答疑解惑,规范志愿者言行。一经发现未佩带证件的外来人员或施放无人机、烧烤、捕捞、乱扔垃圾等有可能惊扰黑颈鹤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立即进行劝返或劝阻,在管护上实现疏堵结合。从而完成“行为的转变”。

经过实践检验,“两个转变”管护模式非常适合本保护区。从面上看,一是保护区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由以往垃圾遍地、水中漂浮物众多变为现在的无白色垃圾保护区。原住居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由以往谈保护“色变”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两个转变”管护模式已成为全国保护区管护工作的独创及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赵红英.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研究初探[J].绿色科技,2018(22):124-125.

[2]陈媛.会泽黑颈鹤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调整适宜性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8,37(S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