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研究

姚炫烨

身份证号码: 4104261994041****

摘要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基础课程,是培养优秀音乐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之一。重在培养学生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听觉能力。视唱练耳中的音准问题是该学科中的首要问题,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关系到学生其他相关的音乐课程能否顺利进展。但当下很多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情况并不理想,其中既有学生自身基础参差不齐的因素,也有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等问题。本文在此针对视唱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握与控制能力。


关键词 视唱练耳/音准/提高途径


引言

在现代音乐类基础课程中,视唱练耳是一门涉及面广、实用性强、重要性较高的音乐理论性学科。与此同时,它还具备着极强的实践性。它不仅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不可或缺的训练手段,更是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奠基石”。而音准问题则一直是视唱练耳中的“老大难”,也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关于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 音准的概念、重要性及造成音准问题的原因

1.1音准的定义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1

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音准就是指音的标准,也有的解释为音准是音的准确程度。而后一种解释在乐器的生产中应用得比较广泛,也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主题。

1.2音准的重要性

在当今各大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跑调,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时的进度。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在他们接触到国外的一些歌剧作品时候,很难去把握这些作品的音准,从而会破坏整个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完整性。

由此可见,对于音准的把握,直接关系着学生在专业层次学习时的顺利与否。

1.3造成音准问题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调查及教学经验,造成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音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素材较为单一,多为一些古典音乐元素和中国民族调式音乐素,学生学习时感到陌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课程内容也相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不能真正运用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学科知识点渗透性不强,使得学生感到枯燥,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对音程、调性的音高概念的认知与把握,不能准确的辨别与判断固定的音高。

再者,学生不能把一些相关的演唱和训练技巧融入到视唱练耳中,而对于一些超出学生嗓音限制的音域则无法把握其音准,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在当众唱的时候容易出现紧张、怯场等现象,从而影响发挥。

2 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音准的途径

音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音准呢?下面针对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音准,提出以下方案:

2.1 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师给学生建立对音高的基本认知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学生所熟知的流行音乐或声乐歌曲片段融入教学,让学生对音程之间的固定音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大六度可以用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代入(如谱例①)、小七度可以用王力宏的《Kiss Goodbye》代入(如谱例②)、大七度可以用张杰的《何必要在一起》代入(如谱例③),以此类推。如此一来,学生在把握音程的相对音高时,会有一个较为精准的判断和对比。学生学习时也会化被动为主动,在课下的时候会主动去搜集与一些固定音程相对应的歌曲。再加上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更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积极性。


谱例①

6268cc4fbb648_html_c68b16786261a6fd.png

谱例②

6268cc4fbb648_html_ce0b7b0d2aec96da.png

谱例③

6268cc4fbb648_html_5cc84c4732d025f2.png

2.2 加强对学生听觉的培养

对于听觉的训练方法,大致可分为两步:首先,客观占主导性。即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就需要再给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老师先在弹奏一组旋律,让学生用“a”来模唱出来。根据学生对示范音组的模唱来判断学生的客观听觉是否准确,能否在不念唱名的情况下对一定的音高关系进行较为精准的把握。

然后,则是主观占主导性。即学生以内心听觉为主,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脑海对固定音高的模唱记忆来巩固对音准的把握及判断。针对此点,可以让学生运用以上提到过的代入法,让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带入歌曲或者旋律来当做参照物,以此来加深对这些音程之间音高关系的印象和把握。

2.3加强对表情记号与力度记号的控制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乐感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忽视对于乐曲整体风格的把握。唱视唱的时候一定要富有表现力,要有乐感,沉浸在旋律之中,仔细去体会、把握乐曲所蕴含的情绪与内容。

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表情记号以及力度记号的关注力度。要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显现出来,更多的就体现在演唱者对于表情记号和力度记号的把握与控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表达感情不等于脱离谱面的自由发挥。必须在尊重谱面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发挥。

2.4加强对声乐技巧的控制

视唱是一门需要演唱的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唱视唱的时候,需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技巧,以及良好的气息能力。因为如果气息不稳定,必然会影响音准。因此学生在唱视唱时需调整好气息,并注意乐曲换气的气口。

再者,当学生接触一些音域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视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因为发声位置偏低,而造成的音准达到了而音频没有达到的情况。而针对这一现象,就需要学生运用声乐上的发声技巧,利用正确的发声位置与发生管道来演唱,从而达到音色统一、悦耳动听的要求。


2.5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音准的提高,除了不断加强学生对音高的辨识与把握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里的心理素质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学生因为害怕唱错或者害羞而不敢把音量放大,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于准确音高的记忆和把握,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唱使得气息不稳定必然也会导致音准问题。而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放声唱。

其次,学生在除课堂之外如比赛、音乐会等环境下的时候,会有怯场、紧张的心理,如此将会直接影响其真实水平的发挥。针对于此点,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当众展示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一门交叉性相对较广的音乐类基础学科,如今已被列为我国众多高等院校音乐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视唱练耳课程所授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将直接关系着他们将来在相关专业工作之中的表现与发展。

而对于学生音准的练习,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不厌其烦的去练习、去思考、去琢磨,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视,注意对音乐感知以及审美的培养。与此同时,更离不开老师对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改良和师生之间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音准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廖洪立.《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

[2] 任菊香.《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措施》. [J].《北方音乐》.2014年第15期.

[3]陈晓瑜.《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培养模式的研究》. [N].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研究生园地》.2010年第四期.

[4]顾毅白.《视唱练耳教学中音准提高途径问题的研究》. [J].《黄河之声》.2016年第3期.


1 百度词条. 《合唱中出现的音准及节奏问题的解决方法》.2013.01.18

http://baike.baidu.com/item/%E9%9F%B3%E5%87%86?sefr=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