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材料价格风险控制

伍颖

海南佳衡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000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筑材料的选取尤其重要,是建筑工程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同时往往质量较高的建筑价格也较高,故而工程造价时必须考虑原材料的价格,其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所以,在项目启动时,项目负责人需要与造价工作者及时联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建筑材料进行筛选,并对价格波动及风险进行预判,以促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材料价格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着重要作用。在土建工程中,材料费用占项目工程造价的65%左右;而在装饰工程及安装工程中,材料费用的比重占项目工程造价的75% 左右;个别高档次的装饰工程,这个比重甚至达到85%以上。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确定和控制材料费用即材料价格、规避和降低其风险,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建筑材料价格风险

建筑材料价格不仅指原材料的价格,还包括人工和机械的价格。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及不同设备的投入,因此,建筑材料价格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造价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市场需求对材料价格进行整体把控。材料价格并不是稳定的,其在指定时间内会出现不均匀性和突变性。出现该特征有两个主要原因:①我国地域广阔且各地区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材料价格也有所差异。②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建筑行业趋向全球化发展。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市场不能趋于稳定状态,因而对建筑价格产生冲击。建筑材料价格存在不稳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①材料价格预估风险。投标人在前期准备工作时,未对该地区情况进行整体掌握就直接对建筑材料进行价格预估,可能会导致预估的价格偏低或偏高。②建筑材料供给不足。建筑材料市场所供应的建筑材料若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将直接影响材料价格,导致其价格飞速上涨。③业主需求以及改变原设计也会使材料价格出现变动,需要承担其相应的风险。若设计师或业主对原设计图纸进行改动,将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从而使造价面临风险。

二、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贯穿建筑工程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环节复杂、程序较多、时间较长且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的特质。在工程项目开工后,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材料,其种类较多,要求的数量也不同。并且材料的价格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如钢筋、水泥、沙土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且贯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从而出现价格变动,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与预算出现偏差。

2、增加工程风险。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价格波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进展,甚至会造成工期延迟以及建筑物整体质量下滑的现象。比如在建筑工程开展施工后,个别材料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施工团队为了保证经济效益会对材料进行调整,购买一些较为廉价的材料来代替原材料,甚至会出现暂停工程的现象,这样一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上报的工程造价不会因后期情况的调整而改变,在施工过程中如若遇到材料价格上涨,则应由承包商承担。如若材料价格上涨过多,可能会造成工程资金紧张,导致承包商根本无法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策略

1、签证认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与价格。应科学控制建筑材料价格风险,保证材料质量达标,以免业主对于材料的价格产生疑问。为此,应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阿济格进行签证认证,要求承包商与发包人提供必要价格签证,确保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能够满足施工作业具体要求与标准,以免对施工材料的价格造成影响而使得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产生矛盾,同时确保工程项目造价能够满足投标时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认质认价签证认证方式的运用,增强了材料价格与质量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以免采购工作人员出现赚差价的情况,促进供货商与承包商的长久合作,通过互相监督,对建筑材料风险进行必要管控。

2、价格有限制调整。即工程在作业过程中,所有材料价格都会因为市场中材料价格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调整的过程中,会有一个上限值对其进行限制。例如,将上限值设计为10%,那么在超过该范围之后,便不再进行价格调整,或者将10%作为基准值,对于超出10%的部分进行价格调整。此类调整方式将风险责任进行了分摊,即范围内的部分由承包商承担,而超过的部分由业主承担,这样也将材料价格风险进行了合理转移,在转移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控制上具有良好的一定效果,目前在许多工程项目的风险转移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3、完善对材料的认价签证。若材料价格上涨较高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及时对波动范围进行预判,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价格。但因为建筑工程环节较为繁琐,所涉及的材料较多,无论是使用甲供材料的模式,还是由承包商自行购买原材料,前期都必须完善其制度,明确所购材料的种类及质量,完善对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承包商及施工团队都应重视材料的认质认价签证管理,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项目中所出现的材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品牌、质量、性能、特征、使用方法等知识全面掌握,保证签证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例如,建筑材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水泥,不仅要确定其硬度等级,而且要确定其品牌等各方面信息,从而实现材料控价。

4、采用业主供货方式。在应对材料价格风险时,也可以采用业主供货方式来进行风险转移。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中,需要业主直接进入到市场中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和提供工作,而该供货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优势在于,能够对材料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材料不合理衍生出的价格问题。在市场发展中,材料价格的分类较多,包括市场普通价格、市场批发价格、内部优惠价格、材料零售价格等。而业主供货方式的应用,也能够避免以往承包商掺加“水分”的行为,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对于材料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借此来确保工程造价范围的合理性。

5、做好材料质量验证。考虑到市场材料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采购到性价比更强的施工原材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做好材料质量验证属于常用应对措施,同时也是对价格风险进行合理管控的重要措施。在工作落实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由负责项目认证管理的负责人,对于材料的质量品牌、经济价格来完成细致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施工原材料应用过程的合理性,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确保价格内容的公开性,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完成材料价格风险管控,将工程造价管控在合理范围内。

综上所述,将材料价格风险管控措施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造价。而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中占据较大比重,因而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正确认知材料报价的重要性,构建综合单价指标的控制标准,以免出现报价背离市场价格的情况,借助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的制定尽量满足工程项目施工与业主需求。

参考文献:

[1]万菊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2):2

[2]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5).

[3]方徳席,姚跃群.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综合论述,2019,1.

[4] 马悦婷,王洁.工程造价控制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J].大科技,201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