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试论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

牡丹

通辽市博物馆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接着分析了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工作创新

引言:

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文物的使用功能,通过文物保存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促进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分析历史和传递文明。文物是各个历史时期文化、政治、经济的载体,对于科学的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有重要的价值。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情感,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还会降低文物被破坏的速度,有助于人们学习人文精神,展示独特的文化内涵。

1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各方面未能实现充分的配合。一方面,我国文物管理与文物保护制度还有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一步细化,出台用于指导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标准,细化信息化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流程。由于制度、法规、标准、流程的缺失,导致基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从事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对先进技术方法的了解,因此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文物保护应当由博物馆主导,建立社会化的保护机制,强调发挥博物馆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还缺乏社会的认可,人民群众和社会相关机构并未能参与其中,还需要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各界广泛给予足够的支持。

1.2缺乏必要的保护环境

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各类珍稀文物需要特殊的保存环境,要求博物馆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专门管理。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方式方法更新速度慢,软硬件建设不及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滞后。例如,博物馆缺乏信息化的文物保护设施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文物保护的数据信息,没能通过互联网满足各方面对文物保护数据信息的需求。还有的博物馆缺乏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支持,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设备更新速度较慢,库房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终端智能化设备利用率低,未能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的智能化体系。因缺乏互联网技术设备,还不能发挥智能设备的文物保护作用,严重的影响了文物保护整体水平。

1.3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从事文物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不断更新文物保护人员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目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受传统管理理念与保护手段的限制,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更新速度慢,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管理综合素养较低,不能做到全方位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新时代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积极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专业技术水平。由于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不熟悉信息化的物保护工作方法,影响文物保护质量。博物馆未能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绩效考核,不能精准评定和指出专业技术的人员的业务短板,因此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发展,不能组建更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

2当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上文提到,历史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特点,每一种文物都弥足珍贵,所以博物馆需要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然而,相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这也是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一直以来面临的重要制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仅凭借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还应积极响应文旅融合发展政策,促进博物馆与旅游行业协同发展,为博物馆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如此则可以将获取的经济利益用用到设备更新、设施建设等方面,从而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2文物保护要以预防为主

当前,部分博物馆虽然认识到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文物修复和修补方面。没有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历史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修复,也并非其原本状态,并且修复后的文物,会为研究人员带来误导,不利于充分能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博物馆需要转变工作重点,认识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陈列和储存环境,尽可能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效降低文物损坏几率,从而提高文物管理效率和水平。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博物馆由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文物管理效果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博物馆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第一,提高管理人员选拔门槛。博物馆需要结合文物管理规范,明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从而选拔出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第二,博物馆需要强化培训力度。为了保证管理人员充分做到与时俱进,需要博物馆通过日常培训和长期培训方式,面向管理人员灌输先进的文物管理理念以及专业技能,同时强化各管理人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使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自觉规范行为,并提高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第三,适当增加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博物馆可以通过奖罚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强化信息化建设,以此来缓解管理人员工作强度,为提高文物管理质量奠定基础。

2.4科学控制环境影响因素

首先,需要合理调节博物馆温度。博物馆日常人流量较大,温度差异存在明显变化,在温度精确度管理方面存在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安装重要空调调节内部温度。与此同时,为避免文物受温度差异影响,需要对储存柜和展示柜进行密封处理,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安装恒湿系统,从而为文物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其次,控制光辐射。针对博物馆内对光源较为敏感的文物,可以对其进行密封处理,或者安装调光系统和感应系统,降低光源造成的辐射。也就是在游客靠近文物时,灯光会自动增强,待游客远离,光照系统自动减弱或熄灭。另外,也可以在文物展示时使用一些辐射影响较低的灯具,如光纤灯、冷光灯。最后,控制空气污染。博物馆在选择装饰材料、展示柜或者储存柜时,既要保证安全性高、密封性好,又要保证节能环保。并且在柜箱等设施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清理,避免存在污染物并渗入文物。与此同时,博物馆需要科学控制人流量,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结束语:

现今人们通过观赏博物馆内的相关文物,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因此博物馆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博物馆需要完善好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同时国家及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博物馆的发展,促使博物馆做好对相关文物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高春梅.中国民族博览.2020(06)

[2]探讨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黄建丽.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4)

[3]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探讨[J].吴鹏.中国民族博览.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