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班教育与“幼小衔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浅谈 学前班教育与“幼小衔接” 策略

郭利利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庙湾幼儿园 邮编 033300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幼儿教育最为根本,开展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为九年义务教育奠定夯实的基础,这既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上世纪90年代我省对学前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编,着重突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思想和理念。学前教育是入小学的关键准备阶段,是与小学相邻近的教育阶段,它们之间不仅有联系而且有区别。本文就学前教育与小学之间的衔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学前班教育 “幼小衔接” 观念转变 反思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

一、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小衔接”教师的观念有所更新,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任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有了转变,比如,不要将传授小学知识当作学前班主要教学任务,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及内容的,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

2、作业内容丰富多样,但仍有部分作业小学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准备观也发生了变化,致使部分学前班的作业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幼儿语文作业为例,由之前的作业内容扩大到观察内容,例如:在语言课上讲到各种颜色认识的时候,老师会让幼儿对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一些颜色进行描述;或者语言课上,老师讲到有关四季的时候,会让孩子回家或在街上,或者去农村,观察四季的特点。在口头作业时,即能够让孩子用简单的词语说话,与成年人对话等。例如认识动物时,可以让孩子去动物园,和家长交流描述一些动物的特征。或者让幼儿观察家里各种电器的作用、特点、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等。对于手工绘画作业,可画些儿童自己喜欢的意愿画、情境画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兴趣、爱好,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达到智力的开发。这样的作业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幼儿园仍有作业小学化现象出现,比如,大量的生词和数学计算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孩子进入一个对于认知的疲劳期,也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失去兴趣。

3、游戏“进入”学前班,但形式单一,时间短

游戏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注重在30—3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或两个以上游戏,以缓解幼儿的学习疲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是,有时候游戏时间过短,形式比较单一,未能起到缓解幼儿学习疲劳的作用。

二、关于学前教育的反思

1、关于学前班的任务问题

长久以来,幼师们一直把培养幼儿生活、学习习惯和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学前班的任务,但具体内容及方法却没有明确规定和说明。以读书学习教学为例,首先,为了使幼儿读准字音、拼音,需对其发音、音调和语调的感知能力进行提高。其次,无论拼音字母、汉字还是数字,均有明确的方位规定,需培养幼儿在读写活动中的方位知觉,即左、右、上、下、中间、里、外等。然后,培养幼儿准确的图形观察能力,如大和太、了和子、未与末等,这些例子在汉字中比比皆是,当这些字呈现在幼儿眼前时,如果他们发现不了其中的差别,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最后,应具备理解、比较、概括、分类等能力。因为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结合的表意文字,识字过程中必定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对字形、字意的理解也会较深、较透。学前班的核心任务应是培养幼儿与学习活动的心理能力。这些能力不是某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自由迁移,不仅会使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受益,而且会延伸到小学中高年级,甚至终身受益。以上各种能力的提高除课堂外,还应渗透到各项游戏与活动中进行。

2、关于学前班对“幼小衔接”的理解

在我国“八五” 期间教育重点科研项目中,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也被列入其中,成效显著。学者们发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的许多关键点,并提出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观点。这无疑对幼儿园及学前班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学前班的儿童而言,首要任务就是顺利完成从家庭向小学的过渡,学前班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密切关注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心理变化,并在教学内容、方法及形式方面尽可能地适应他们,促进他们心理能力的迅速提高,实现从一个幼儿到小学生的过渡阶段。

3、关于幼儿教师素质问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为了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幼小衔接”的成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最为首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具备良好的自身形象和道德行为,关心并热爱幼儿,而且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巧水平、组织能力,要有善于观察、了解、分析、指导幼儿的能力,并会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寻求一个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手段恰当、教学目标一致的良性循环的学前教育,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兰珍,张建魁,杨俊鹏.“幼小衔接”视野下的学前班儿童行为习惯教育分析——以《语言》课堂教学为中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168+170.

[2]曹凤英.浅谈学前班教育与“幼小衔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66-68.

[3]徐明.由调查数据想到的──兼谈学前班教育与“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1997(Z2):14-15.

[4].国家教委“推广幼小衔接研究成果,提高学前班教育质量”研讨会隆重召开[J].学前教育,1996(Z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