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民办高校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与研究

巴黎

河北外国语学 院 050091

摘要:在改革开放40年里,高等教育历经制度构建期、模仿摸索期、规范发展期,现已步入质量提升期,民办高校也从公办教育的“后防替补”转变成高等教育时代使命的重要承担者。质量提升是新时代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词,而教师队伍建设是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势头向好,规模不断扩充,专兼比例日趋合理,整体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同时,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中间空虚,头尾沉重”,中流砥柱力量缺位,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占比较高,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稳定性低、流失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师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引言

新时期,我国各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涉及诸多层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要充分协调个人、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关系,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问题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群体是处于多方面压力下的高倦怠职业群体。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直接完成从民办高校学生角色到民办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民办高校教师就业前的学生角色主要以学、用、创为主,民办高校教师往往面临教学、科研、生活、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困惑,这些困惑会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

首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做好时间的分配,是青年教师成长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学和科研要两者兼顾,且不能放松,做到协调发展。对于教学型大学,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和科研若要协调发展,青年教师首先要通过的是教学关,要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才能够正常开展教学。

其次,青年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在新的科研环境中开展课题研究,这是青年教师科研创新道路上与新的科研环境和教学工作环境相互磨合的过程。同时,青年教师面临职称晋升的问题,做好科研是职称晋升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需要尽快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新的科研环境中有良好的科研开端。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1提升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

要想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实现职业道德的有效培养,对于各个民办高校而言,应当始终秉持的发展理念就是“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其自身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这既是其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实现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同样也是其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各个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当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存在困难以及存在着哪些困难,分析其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先把脉搏摸准,然后方便“对症下药”,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并因此产生想要不断提高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动力,进而自觉自愿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职业道德教育中来,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向素质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2.2完善青年教师针对性培养与角色成长机制

帮助青年教师完成多重角色转变任务,民办高校应健全完善青年教师针对性培养与角色成长机制。其一,为青年教师留足角色转变时间,避免一味追求快速实现经济收益,而忽视了青年教师的主体发展需要。为青年教师配齐职业引路人,通过“传帮带”“结对子”等传统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平稳度过角色过渡期。同时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排忧解难,互解心结。其二,科学识别不同青年教师的性格特征和专业优势,引导并帮助青年教师做好合适的角色选择与定位,科学规划职业发展道路,为其角色适应和成长提供坚实支撑。其三,给予青年教师充足的自主权,倾力支持和加快落实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成长计划,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在理论学习能力、技术方法吸收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引导青年教师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武装自己,服务于学校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其四,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工作应及时跟进。民办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筛查机制,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青年教师及时化解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与不适,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常态化教育工作,增强青年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

2.3搭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平台

2.3.1构建完善的科研平台

新时期,民办高校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青年教师对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民办高校要营造出宽松的科研环境,畅通科研渠道,帮助青年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民办高校要根据研究方向成立科研小组,而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向加入科研课题小组,并定期召开研讨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汇报科研成果,并邀请科研组长和教授给予指导,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促使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民办高校要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平台对接,加快制定科研管理办法,把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对科研成果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要区分教学型职称与科研型职称,量化教学成果,让教学型教师与科研型教师同样受到尊重。

2.3.2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民办高校要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比如联合申请横向课题,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以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青年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各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所需的技术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将企业需求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进而可以提升综合教学能力,使得民办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各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2.3.3打造产教融合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产教融合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要充分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最大程度上借助企业的资源对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为青年教师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导师,更好地推进民办高校与企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比如,根据专业、学科发展优势,召集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形成定期召开的圆桌会议,让企业与学校共同商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不断为快速发展的市场及人才需求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

结语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民办高校要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保证教学质量,而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楠.民办民办高校教师基于提升学生专注力而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21):143-144.

[2]曲丹,刘敏,徐红娟,曹辉.浅谈新时代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25.

[3]王自寻.民办本科民办高校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2):58-59.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应用型民办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JY2018101)的最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