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立行,践行“生活+”德育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养正立行,践行“生活 +” 德育课程

闫兴颖

平阴 县锦水教育分中心 250400

平阴县孝直小学遵循人文性、生活性、体验性、研究性原则,立足实际,将德育教育纳入课程建设,探索自主合作共享的德育育人模式,研究开发实施了主题明确,育人目标指向鲜明的“生活+”德育课程,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深度体现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打造“就餐+文化微课堂”,让餐厅更“温馨”

围绕“就餐+文化微课堂”,突出“温馨、自主、精细、感恩”主题,设计了《我是最美用餐小标兵》课程,引领学生将文明就餐当成自我教育的道德竞赛、文明竞赛,在“达标—争标—亮标”中力促习惯养成、提升文明素养,将就餐文化拓展成德育教育和修身养性的新课堂,充分体现“餐厅”这一特殊的德育阵地的深刻作用。

1、立起标杆,文化课堂“微”中见著,确保德育有方向。《我是最美就餐小标兵》课程内容分为:文明入座、文明就餐、文明离座、饮食文化、卫生保健、合作互助六部分,详细规范学生就餐每一步的流程。同时落实“双自主”,即:就餐管理自主、言行管理自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自我约束,实现自己我成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心用餐、节俭用餐、文明用餐的理念和习惯。每当放学铃声响起,学生就自觉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站好队,整齐地走进食堂。并按要求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有序地坐下。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特有的《餐厅四部曲》餐厅管理模式,即: 自主分餐——齐诵感恩词——文明用餐——有序离开。一切环节有条不紊,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规范,形成细心、精心的生活态度。

2、拉长战线,文化课堂“微”中见广,确保德育有活力。坚持“用课程指导生活”的原则,做好两个纵深,即:向家庭生活纵深,向情感价值观纵深。通过开展“我是厨艺小达人”、“营养我搭配”等活动,力行“众厨芳”,将课程向家庭生活纵深,固化为生活习惯。结合驻地孝直镇的“孝”文化,创编餐前感恩词:感谢天地赐万物、感谢父母养育恩,感谢老师培育情,感谢同学互帮助。通过日复一日的餐前诵读感恩词,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感恩他人、并能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回馈社会。将课程向情感价值观纵深,内化为精神品质。

二、打造“乘车+流动微课堂” ,让校车更“暖心”

围绕“校车+流动微课堂”,突出“文明、自主、多彩、安全”主题,设计了《我是文明小乘客》课程,将安全意识、乘车礼仪、自主管理、多彩课程融入校车这一流动课堂,着力营造安全、自主、文明、温暖、多彩的校车文化。如今,大鼻子校车已成为学生坐着舒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的“暖心”校车服务品牌。

  1. “精细”为王,流动课堂“微”而有效,确保德育有着落。《我是文明小乘客》课程内容分为:话说校车、我是文明小乘客、争做最美小乘客三个篇章,共9节,分别对候车及上下校车礼仪、安全知识、自我救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以此为抓手,细致划分了每个批次的乘车时间,精心规划了校外候车停靠点,通过主题班会、校车5分钟小课堂等形式,指导学生形成文明乘车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感恩意识。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特有的《校车三部曲》管理模式,即: 文明候车——多彩乘车——有序下车,帮助学生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及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2、“鲜活”为胜,流动课堂“微”而多彩,确保德育有内容。为积极营造校车文化,学校将文化学科、人文历史、体育音乐、品德教育渗透于校车课程,让校车成为了流动的课堂,充分利用校车候车时间、行驶区间、车内空间、边角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诵经典、唱红歌、讲故事、做游戏,把健康、积极、向上的元素融入校车文化,获得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重发展。学校还通过定期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演练、创编校车童谣,每学期固定开展“我和校车”主题征文、“我的乘车趣事”手抄报展示、“司机师傅我爱您”、“梦想校车”等实践活动,使校车成为了学生现实版的“神奇”校车。

三、打造“多元评价”体系,让“生活+”更有效度

1、评出标兵,文化课堂“微”中见真,确保德育有后劲。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将餐厅就餐的管理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起了名副其实的 “餐厅小厅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厅长”一体化自主管理模式,即:班级小厅长管理小组长,小组长管理组员。整个就餐过程分工明确,文明有序高效。自主管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强化了责任意识,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实现“外塑其形,内修其心”。餐厅的温馨管理使饭香中充满着爱的味道,这也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小时光。   

2、“全面”为纲,流动课堂“微”而有评,确保德育有抓手。在“暖心”校车的生活实践中,为将校车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成长,从评价入手,探索建立了“2+3+6”评价模式,即:校车管理员、“小车长”一体管理,对候车、乘车、下车的过程进行“车长评价、组长评价、组员评价”三级评价,紧扣“文明乘车、文明候车、文明上车、乘车礼仪、文明下车、安全自护”六点详细评价。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总结,最后学校每月依据互评和总结情况表彰校级“最美小乘客”。通过用活、用实评价模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流动的微课堂中实现自我成长。

通过“生活+”德育课程的实施,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得到有效强化,学校四级学生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生于校本课程中传承礼仪,于日常生活中涵养品德,逐步形成“阵地建设特色化、资源效用最大化、德育方式生活化、品德涵养全时化”的农村小学德育“孝直模式”。

一是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学校德育品牌创建贴合学校实际、育人目标指向明确,学生形成了较强的学习力、强劲的竞争力和积极的参与力,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大大提升,校足球队2016年、2017获多项荣誉,获得了“中国体育彩票杯”2018年济南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17“悦读泉城”中小学生暑期读书征文活动等各级、各类学生活动中,学生多人次获奖,孩子们的思维眼界和综合素养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是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济南市德育规范化学校、济南市教学示范学校、济南市教育系统家长满意学校、济南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9年9月学校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12月,顺利通过济南市首批“新优学校”培育校验收评估;2018年12月学校“养正教育课程体系”入围2018年济南市义务教育学段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案例,2019年6月校长闫兴颖主持的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参与课题——《“养正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成功结题,其中“生活+”德育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好评,2020年12月,《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养正教育”视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项为济南市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市三等奖;2021年3月,作为平阴县唯一、山东省百所学校之一荣获“2021年普通中小学校优秀德育实施方案”;2021年9月,《养正立行,践行“生活+”德育课程》荣获济南市第三届中小学德育品牌。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孝直小学将在德育一体化的科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继续探索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 闫兴颖)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