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探讨

吴秀钦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特殊教育学校 350800

摘要:近年来,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的康复教育过程中,自闭症儿童暴露出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忽视心理潜能挖掘、融合教育有待提高、社会支持不够等。同时梳理了影响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从两方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举措,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影响因素;教育举措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展性障碍疾病,由于大脑神经组织受损,造成大多数患者出现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同时伴有一定的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特征。2015年,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谱系障碍者已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患者已达200多万,并以每年20万的趋势增长。近年来,随着自闭症患病率不断提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由于自闭症儿童存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交等方面的障碍,在其干预或治疗过程中,常表现出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要普及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自闭症儿童适应社会、挖掘潜能。

1.自闭症儿童心理康复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目前主要是围绕发育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在教育方式上,主要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音乐疗法、游戏疗法、地板时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等方法,针对儿童存在的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进行缺陷补偿。这种教育方式注重自闭症儿童存在的障碍和缺陷,忽视了儿童自身潜能的开发,不利于自闭症儿童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途径主要有三个:康复机构、普通学校的融合班以及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有了一定进步。但总体而言,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数量还有待提高和增加。例如,学校的融合班氛围不融洽,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自闭症儿童无法真正融入班级。

2.影响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学校教育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校对自闭症群体缺乏应有的关怀,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加重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负担。个别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工作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接受的专业培训较少,缺乏关于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背景,没有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咨询干预技术,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2家庭因素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若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则有可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心理及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又会使部分家长对孩子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例如,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使自闭症儿童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差;还有部分家长由于自卑感和失落感及对孩子的保护之心,限制自闭症儿童的外出活动,使他们缺乏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经验,阻碍了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另外,虽然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和机构习得技能,但如果没有父母帮助进。

2.3社会因素

虽然整个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由于自闭症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群体缺乏了解,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有一些学生对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偏见和歧视,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讥讽嘲笑他们。另外,相关部门对自闭症群体的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专业的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和师资力量有待增加。有一些学校拒收自闭症儿童,或者招收自闭症儿童之后却没有相关康复教育的设备和设施。

3.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正视缺陷,去除标签,挖掘潜能

首先,将贴在自闭症儿童身上的孤独敏感、攻击性强、智力低下等有色标签撕掉,努力挖掘其潜能,是实施自闭症儿童有效教育和适合教育的前提。首先,父母要正视孩子的缺陷,勇于承受外界的言论压力,纠正忽视或专制等错误的教养观念。不能因为孩子存在障碍就溺爱孩子,或不敢让孩子出去社交。其次,在社会上普及关于自闭症的知识,消除人们对自闭症儿童的异样眼光和歧视行为,将尊重和保护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落到实处。最后,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不仅重视补偿缺陷,更要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心理潜能。陈凯鸣校长介绍,在他所在学校的自闭症儿童中,有的年仅六七岁就对广州市的自来水管走向了解得十分清楚,有的十分了解美国白宫的位置构造。自闭症儿童可能存在社交、语言等障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

3.2家校合作,营造氛围

要调整家校合作观念,建立“家庭—儿童—学校—家庭”的沟通机制。比如当自闭症儿童在学校发生了人际交往冲突,家长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这一冲突,老师在学校看到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进步,及时向家长提供反馈。通过良性的家校合作循环,帮助自闭症儿童解决心理困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自闭症儿童所需要的量表和设备,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础知识和咨询干预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成长和教育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结构化的物理教育环境、良好的社会接纳氛围等是满足其特殊发展需求的基本条件。

结语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切勿片面强调缺陷障碍补偿的方法,要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营造和睦温暖、舒适友爱的氛围,提供充裕的教育物资,让其在安全、接纳、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充分挖掘心理潜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张巧.我国自闭症障碍儿童康复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02):67-69.

[2]彭珍平.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探究[J].教师博览,2021(3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