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女寺油田剩余油研究及挖潜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舍女寺油田剩余油研究及挖潜方法

李勇

中油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 河北沧县 061035


摘 要:本文论述了舍女寺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特“双高”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做法: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区块套损井多、剩余油较为分散的特点,通过应用井网重建,老井侧钻、层系简化,油层复查,周期注水等技术手段,挖掘剩余油潜力,使老油田综合含水从92.65%下降到92.49%,自然递减从16.08%下降到14.2%,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舍女寺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特“双高”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做法为类似油田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特“双高”;剩余油;井网重建;油层复查;周期注水


1 油藏概况

舍女寺油田女12-20,女32等4个区块地质储量2350万吨,标定可采储量855万吨,日产油120吨,综合含水88%,采出程度2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8%,已经处于双“特高”开发阶段。其面临的开发形势如下:一是套损井数多(51.8%),水驱控制程度下降(从85%下降到65.7% );二是地层能量低(地层压降7.1MPa),油井供液能力下降;三是层间干扰大,油层动用程度下降(仅为48.2% );四是油层利用率低、未动层较多,但水淹严重。

2 主要做法

2.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治理对策制定

2.1.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来说,要做好挖潜,必须首先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动静态数据,进行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三维油藏属性模型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相应测试成果和油藏工程分析,系统开展了剩余油潜力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各断块剩余油分布类型进行量化,综合分析认为舍女寺高采出程度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有:注采不完善型、层间干扰型、井网未控制型、水淹未动用型、层内变差型等五种类型,其中以注采不完善型、井网未控制性型为主。因此重点以挖掘平面剩余油为主,2.1.2 治理对策制定

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针对高采出区块套损井多、剩余油较为分散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少投入、多办事”的原则,立足老井进行治理,确定如下对策,见表1。

表1 不同剩余油分布类型挖潜对策

剩余油分布

技术对策

注采不完善型

优化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原井网未钻遇型

配套产能建设,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层间干扰型

简化生产层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水淹未动用型

开展油层复查,提高油层利用程度

层内变差型

加强层内挖潜,改善层内水驱效果

2.2 优化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从高采出程度区块套损井井况调查结果,结合高采出程度区块剩余可采储量相对较小的特点,提出立足老井进行注采井网完善,采取修复和抽稀的两种方式进行治理。

2.2.1 修套恢复注采井网

针对浅层的套损,主要是实施取换套作业,换掉破损的套管;对井下落物,管柱卡等问题,实施大修解卡;针对套管漏失的井采取套管补贴、封隔器卡堵等作业;对套管缩颈则采取涨套作业。通过套损套变井的修复,高采出程度区块官162重建了注采井网,油水井利用率从54.3%上升到76.1%。官162断块通过加强注采井网完善和平面层间剩余油挖潜,实现 “注好水、注够水 、有效注水”, 区块年注水量由43万方提高到50万方,年产油由3.4万吨上升到4.7万吨,自然递减由16.51%下降到3.79 %。

2.2.2 转注抽稀注采井网

对于无法修复的套损井,根据剩余油潜力大小,制定了“新旧互补、疏密结合”的调整方案。根据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在官979东北部采取了拉大井距(转注老井完善),用稀井网进行开发,治理前:水井总井9口,开5口,实际注采比1:2.8;通过转注4口,水井开井9口,实际注采比达到1:1.1。通过治理官979断块,自然递减从13.09%下降到11.02%,甲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水驱采收率从52.42%上升到52.89%,增加可采储量2万吨。

2.3 配套产能建设,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依据剩余油研究的成果,对剩余油富集的高部位的潜力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配套产能建设对高部位剩余油潜力进行挖掘,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

2.3.1 扩边调整

官162断块经过对高部位构造、储层及剩余资源量的深化研究,其枣ⅡⅢ油组剩余储量30万吨,具备调整挖潜的潜力,部署新井3口,投产平均单井产量10.3吨,综合含水51.2%。,累产油已经达到1.3万吨。

2.3.2 侧钻挖掘剩余油

事故停产井在研究剩余油潜力基础上,向高部位进行侧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官938断块,对低部位2口井向高部位侧钻,,实现了产量翻番和含水下降,累计产油达到3.8万吨。

2.4 开展油层复查,提高油层利用程度

注水开发油田,受认识手段和技术条件限制,遗留了不少水淹层。随着油田开发深入,这些水淹层逐渐成为层间产量接替目标,但由于水淹层产水率难以确定,一直制约着水淹层的有效利用。

2.5加强层内挖潜,提高层内水驱效果

断块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注水井组乃至整个区块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关联体,单井点周期注水效果越来越差。为此,提出把存在相互影响的大井组甚至整个断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周期注水,充分发挥周期注水作用。

3 治理效果

舍女寺油田复杂断块油藏4个高含水断块通过调整治理后,注采井数比1:1.02上升到1:0.94,双多向收益率34.6%上升到47.8%,年产油9.57万吨稳定在9.42万吨,综合含水92.65%下降到92.49% 自然递减16.08%下降到14.2%,实现“两升一稳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