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思路与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3

双重预防机制构 建思路与要点

陈 勇

(泸州市 泸 安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四川泸州 646000 )

摘要:本文基于实施双重预防机制创建的众多案例,总结创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炼形成了创建思路与要点。针对当前企业创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议,以期双重预防机制能够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得到落实,确保创建取得实效。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思路 要点 建议



前言:

为遏制重特大事故,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国务院安委办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将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机制措施。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推进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实现从源头防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

只有科学领会和把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才能构建完整、适宜的工作方法措施,提高创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升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创建水平。

1.1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理念

安全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生产及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科学分析,找到可能的风险,通过风险分析,发现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管理“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1.2创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目的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实现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双重预防机制创建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1.3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区别与联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将整体安全管理体系分为隐患排查和治理、作业安全、安全培训教育、生产设备设施等一级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又细分为二级要素,通过明确各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使企业各生产运营活动符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对双重预防机制涉及范围更广,它包含了双重预防机制涉及的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两个要素,其中风险识别作为作业安全的二级要素,隐患排查和治理则作为一级要素单独列出。

双重预防机制则仅针对安全管理全要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风险和隐患,其涉及范围更小,但针对性更强,工作要求更深入。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成功创建,企业能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对相关涉及要素的要求,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2.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认为双重预防机制是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行为,并非企业因自身需要而主动开展,造成对双重预防机制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开展工作的内在动力、工作主动性不强、重形式、轻运行,导致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存在针对风险提出的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2未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

部分企业不深入理解双重预防机制,不明白怎么开展工作,为了应付检查,花钱聘请第三方中介咨询机构,做了一套文件资料供检查和交流学习,而这些文件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未得到落实和实施,未对企业已有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表等进行针对性的修订,没有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执行到位。

2.3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混淆

部分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存在误区,不知道两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部分企业又搞了一套双重预防机制资料。然而本质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实现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

2.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不到位

部分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各岗位员工各自辨识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评估分级和制订防控措施后,形成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由于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有限,未请专家参与风险辨识与评估,导致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未有效发挥作用。

2.5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脱节

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时,往往以企业规章制度为依据,而不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导致企业的实际风险点与隐患排查的重点存在偏差,甚至出现排查盲点,两者之间未相互结合;未关注排查对象的风险级别,导致一些风险高的危险点排查力度不够,一些事故发生概率高的危险点被忽略。

3.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思路与要点

3.1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框架

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应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实施PDCA 闭环管理。风险识别评估的“风险点、危险源”应为隐患排查的“排查点”;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是对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的补充和完善。

风险类别和等级,经识别评估后,要对安全风险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管控。

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的制定,也要逐一对应划分好的责任网格,结合岗位操作规程,细化明确本岗位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工作框架图如下(见图1):

6260f448734c7_html_6f5b78b73503ae8e.png

图1: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框架图


3.2双重预防机制创建程序

双重预防机制要站在企业安全发展的高度,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开展,主要以下列程序开展建设工作(见图2):

6260f448734c7_html_8254e416dc73c910.gif

图2:双重预防机制创建程序图


3.3推行安全风险自辨自控

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四个阶段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及更新,主要程序如下(见图3):

6260f448734c7_html_5401f003e07cdf4f.png

图3: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图


3.3.1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风险辨识要全面、详细地剖析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经营活动清单,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明确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及方式,并予以规范的描述。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生产作业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或故障模型。

3.3.2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确定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大小和等级的过程。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等。应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可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3.3明确分级管控措施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明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和责任主体,分别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的风险管控职责和风险管控清单。企业应特别针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管控。

3.3.4建立安全风险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评价后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和数据库。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位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及其标示颜色、风险管控措施、补充建议措施、风险管控层级、风险管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

企业应将重大风险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重点监控,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采取的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说明,并应及时上报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3.3.5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3.3.6安全风险变更管理

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3.4强化隐患自查自纠自改

3.4.1深入开展隐患排查

企业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应关注合法合规性,充分利用国家现有安全方面法律法规,有关标准、规范和文件进行排查,可以制订好具体细化的隐患排查表,减少因人员水平的差异影响排查效果。

3.4.2隐患治理闭环管理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应做到资金保证、措施有效、责任到人,做好对隐患整改的验收工作。治理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管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成事故。

3.4.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

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4.4隐患治理台账

企业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建立治理台账,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隐患描述、治理措施、防控措施、治理责任人、限期整改时间、验收人等。

4.提高双重预防机制创建效果的建议

4.1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事故隐患的排查要充分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而确保隐患排查效果,提高企业合法合规水平。

4.2引入外部专家智力支持

由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更侧重于管理体系的运行,而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双重预防机制的创建则对安全管理人员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解决企业人员水平不足的问题。

4.3融合现有安全管理体系

无论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还是双重预防机制,都需要扎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土壤。如果不尊重企业的安全管理传统,单独形成一套资料,那么注定无法在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中得到落实,只有将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和要求,优化入已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机的与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融入一体,创建才能取得实效,获得成功。

5.结束语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企业必须明白,从源头控制风险和隐患,就是最为有利的选择,成本低,收益佳。要坚守安全底线思维,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三号

  2.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安委办〔2016〕11号

  3.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原安监总局16号令

  4.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

  5.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

  6.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7.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

Shape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