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随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生本教育”随想

郝静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第一次较深程度感悟“生本教育”这个理念是在十年前由郭思乐教授在广州举办的首批全国生本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上。指导教师培训班在当时确实是首期,但是由郭思乐教授开办的生本教育培训学习已经遍布很多城市也有近百期了。犹记得重庆凤鸣山中学龚雄飞校长说:“我们要让学生因为一次的被欣赏而喜欢;因为一节课而喜欢另一节课;要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一个引力场,让学生展示,让课堂成为魅力殿堂。”是啊,虽然我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殊途同归,生本教育的本质正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和学生在生态课堂中互相点化,互相提升生命质量!

在“生本教育”理念提出之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都是“师本教育”。所谓的“师本教育”是以教师自己为终端的教育模式。老师怎么好教就怎么设计,而非学生怎么好学就怎么设计。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成了“缺少生命的知识容器”,而教师的价值也唯成绩论,教师也沦为了不折不扣的“造分机器”。记得郭思乐教授讲过“我们为什么要搞生本教育”,大致从我们“走过的道路——把核心性的学习交给学生——无形莫被有形误——生本教育使人发展到极致——做最宽厚的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来阐述这个道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看过的一则新闻:记者对全国百强中学河北衡水中学进行过采访,在这所学校当中,采取着“集中营似的管理,跑操也好,课间也罢,以至于中午午休他们三年如一日的保持着“跑操必读书,早读不抬头、课间不出门、午休不回舍”的优良传统。而作为他们的老师,牺牲自己的大量时间靠在班里,以至于过了婚龄婚姻问题仍解决不了,最终是学校老师内部消化,经常是学校给办理集体婚礼。看了这则报道,我真心的敬佩那些为了学生贡献自己青春的老师,也觉得学生阶段就是应该有这种”拼三个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的“劲头,也羡慕这些学生在学海遨游三年之后取得的可喜成绩。可另一方面,我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得用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去教吗?我们这样教学生快乐吗?这样教他们确实获得了分数,但情感、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会不会同时收获呢?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些,无法做到激扬生命,那么我们的教育还算成功吗?

时代的发展让传统教育举步维艰。还记得几年前颇具热度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剪辑方向本科初试的试题。在这份试题中,电影、文学、艺术、体育、时政、地理、军事等无所不包,其中某些题目相当给力,“王立军、女同、PM2.5”等各种热点都出现在其中,国际象棋棋盘的规格、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光顾了哪家餐厅、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disco的音乐节奏、哪本电影杂志不是铜板纸印刷的、美国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代号等皆成试题,让不少毫无心理准备的考生看傻了眼,令不少考生大呼“天雷滚滚”。

家长A说:“导演系招生比例近100:1,能考上非常不容易。但有些考题也确实太偏了,对高中生难度大了点。但这份题总的来说出的很有水平,知识面覆盖非常广,想当导演就得见多识广,看来想当导演的孩子死读书是没戏了。”网友B说:“谁说中国教育体系刻板的?考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力和知识结构,这些不是看参考书能背出来的,我觉得挺好。”

时代的发展是需要“生本教育”的。郭教授说:“生本道路很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坚定。难就难在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难就难在我们没有恒心。”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的孩子基础差,没能力。可是最没能力的“白纸”才最可能展现出更优美的画卷啊。我们总是在“声讨”生本,可是我们又在无形中进行着生本。我们在改变授课方式降低试题难度让学生讲题,播放百家讲坛和一些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推荐书报扩展他们的视野,凡此种种说明我们内心是想生本的,是想解放学生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的。

我们的老师不缺方法,课堂上总是声情并茂;我们的老师不缺责任,课堂上往往是掏心掏肺、口干舌燥;我们缺的其实就是反复推敲、反复思考、敢于推翻、大胆设计的魄力以及让学生在探讨中享受成功喜悦的宽容和信任。

对于语文学习,郭思乐教授说,语文重在阅读,会读了之后要感悟,要让学生说,只要会说了还愁写吗?于是他总结出学习语文就要“海量阅读,大量写作。”确实,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一是扩大知识面;二是发展思维加工能力。前者着眼于积累,后者着眼于训练。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我们要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这样语文素养才能慢慢提高。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想大阅读和大写作的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拿小孩子的走路做比喻:刚开始不会走的时候你是需要弯腰驾着他的,慢慢的你就可以领着他的手,再往后你就攥着他一根手指头,渐渐的你就可以放手了。是啊,语文的学习哪能就是阅读和写作那么简单,有听有说才能会读会写,只是在生本课堂上 “阅读和写作”显得格外夺目罢了罢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紧扣大纲,以课本为中心,以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原点向外辐射的扩展阅读。让学生在思想感情和价值观提升基础上,能口头表达之后力所能及的写作。至于有的老师提出的淡化双基那万万不可,双基的落实完全可以当做作业去让学生完成,这和语文的生本课堂是完全吻合的。自主的完成双基和前置性作业,很好的阅读课文,为小组合作创设共同语言,这样才会达到多人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生本道路还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有了很好的理论,但还需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去寻找相应的方法,万万不可急功近利、照猫画虎。我相信,当我们的教师抛开各种固定模式的束缚时,在课堂上能真正“点燃”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就一定能迎来生本教育的春天。

关键词:生本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 生本教育的实施 激扬生命

参考书目: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