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智能教育的进展、问题与实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我国高校智能教育的进展、问题与实现路径

刘力华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高校为了培养符合未来市场需要的人才,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大胆发展智能教育,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自学、研究、思维、表达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在智能教育下应该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信息化的趋势下开展教学,视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教学质量,将智能教育的应用价值充分显示出来。本文依次探究高校智能教育进展、问题,并提出实现路径,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智能教育;教育进展;教育问题;教育改革


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所以当前高校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有效的智能教育,使得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创新方法的掌握,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构架,帮助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对高校智能教育进行全方面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高校智能教育的进展分析

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模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智能教育体系就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日益显示出来。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指出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推动二者之间的深入融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这就推动了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联合的智能教育发展[1]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智能教育的进展情况如下。首先,高校当前将慕课作为教学核心来拓展课程资源,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慕课发展,提出了慕课的学习策略,并且高校之间可以共享一些优质慕课资源,从而有效改善各地区教育不均衡的情况。与此同时,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所需的慕课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其次,高校开始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学习通、慕课堂、云班课等智慧性的教学工具来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互动性,在教学中不仅要知识的传递,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针对自身所需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帮助学生合理搭建知识构架,将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于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最后,高校内部应该营造智能课堂,配合师生交互系统、大屏幕、可活动桌子、椅子等配套设备,在智能环境下提高学生参与度,与此同时,高校内部可以利用全息、虚拟仿真等方式来进行远程教学,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

  1. 高校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智能教育形式化现象

高校为了应对国家教育现代化要求,积极建设了以慕课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资源,但是建设后,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许多高校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开展智能教学,课程质量也不达标,不仅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会降低教学效果,尚未体现出智能教育的应用价值,整体教改进程十分缓慢

  1. 智能教室建设落实

智能教室的构建需要有先进的软件、硬件作为支持,但是由于高校智能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在软件、硬件的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智能教室软硬件具有滞后性,并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有一些高校的智能软件功能过于复杂,不仅一些功能很少用到,且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1. 学校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高校内部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到智能教育重要性,但是整体支持力度并不到位,针对教师激励措施少,且没有专业人员来帮助教师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较差,难以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展智能化教学。

  1. 高校智能教育的实现路径

  1. 合理应用智能教育

高校内部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智能教育,改变教师单向语言传授的教学模式。当前在进行高校教学时应将主体还给学生,而传统教学法很难满足这一需求,所以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个性化教学,就应利用智能教育开展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2]。将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在一起,将课程内容作为依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例,实例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除此之外,在智能教育下可以搜索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全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 营造良好的智能教育环境

智能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信息化教学环境作为支持,所以为了确保教师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合教学,需要依据教学需求引进先进的软硬件,以便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构建与管理,发布相关通知以及资源,并且可以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现阶段在智能教师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确保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加形象生动,但是要注意在智能教育环境营造时,不能过度追求先进的科技,教育始终凌驾于技术知识之上,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只能为教育提供服务,所以应用的智能技术与软件应该具有操作简便以及实用性。

  1. 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高校内部在开展智能教育的过程中应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与服务。首先,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调整,使得教学改革可以有相应政策进行支持,如在教师设计课程时,可以给予其充分的自由,使其可以自行对课程内容、评价方法进行设计。其次,应该加强教学改革的激励力度,在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若教师工作量增加,可以适当提高薪资水平,或者是给予其相关教师荣誉。最后,教师教改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应该对其进行包容,使其有纠错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师教改热情[3]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智能教育属于教改的必然趋势,所以当前应该掌握其进展情况,分析高校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应用智能教育、营造良好的智能教育环境、加大学校支持力度等对策来实现高校智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建鹏,张娟. 我国高校智能教育的进展、问题与实现路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63-69.

[2] 王安平,刘亭. 智能时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导向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63-166,188.

[3] 龙献忠,戴安妮. 人工智能+教育: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契机[J]. 大学教育科学,2019(4):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