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探究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马艳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我院血液科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结果: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输血恐惧心理得以明显减轻,进一步促进了其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针对血液病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血液病;输血恐惧;护理质量

血液病是发生在血液系统的疾病统称,包括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等,发病原因复杂,病变直接影响着严重程度。输血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发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等,则会在应对程度上降低血小板及全血细胞,若患者未得到及时的干预,其生命则会受到威胁。本文主要就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区间为19岁至79岁;观察组的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区间为20岁至77岁。研究开始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了有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1.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及帮助作用,落实对患者病情的监测,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开展护理操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等;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1)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一般而言,受疾病特殊性的影响,血液病患者往往不愿面对自身病情,对相关诊治操作起着排斥心理,配合度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就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在展开检查时将患者安排在相对隐蔽的诊断室,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等,有针对性的展开治疗性交谈,争取的到患者的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心理干预的顺利实施。2)输血前护理:在输血前,要对患者讲解输血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对输血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可让其与同科室、同疾病患者交流等方式,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不断鼓励、安慰患者,促使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3)输血中的护理: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详细的询问患者有没有任何不适,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如有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关爱,通过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帮助患者了解、认识、证实自身病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使其积极配合输血等治疗,达到减轻患者抵抗情绪的目的。特别注意的是,在穿刺过中,要确保稳、准、快,尽量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尽量使用留置针留置;拔针时保持动作轻柔,根据病人病情按压足够的时间,避免穿刺点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4)输血后护理:输血完成后要监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询问有无不适;保护好穿刺血管,预防静脉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让患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输血等治疗提供保障[1-2]

(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中实施不同干预后,采用FAVS评分法合理评估患者的恐惧程度,满分为10分,轻度、中度及重度评分标准范围依次为1-3分、4-6分、7分及以上,并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评定护理质量,仔细记录。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分别由t、X2完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 心理状态

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输血恐惧心理,重度恐惧占比较少,仅2例(6.7%),中度、轻度分别为7例、21例,占比依次为23.3%(7/30)、70.0%(21/30),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较差,重度恐惧的有10例,占比为33.3%(10/30),中度、轻度分别为11例、9例,占比依次为36.7%(11/30)、30.0%(9/30),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

  1. 护理质量

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进一步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改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的评分分别为(98.25±2.49)、(96.98±3.51)、(97.15±3.63),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较差,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的评分分别为(85.22±2.15)、(84.25±3.23)、(87.22±3.46),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

3、讨论

针对血液病患者而言,受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其往往会有血小板异常降低、血小板功能缺陷等现象的发生,输血是在防止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异常出血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受疾病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输血恐惧感,或是焦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护理中,要全程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基于患者心理状态及病情特点的前提下,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等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3]

综上,针对血液病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伟侠,舒玉琳,牛婷婷,等.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3(2):382-384.

[2]叶慧梅.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6(89):366.

[3]刘永馨,张晓真,罗雯,等.人性化输血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6(4):56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