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3

人性化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马颖

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 150020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人性化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7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精神科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5,采取常规护理),1组为实验组(n=35,采取人性化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BPRS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低;在IPROS评分及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 人性化关怀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干预效果显著,可在确切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的同时促进其疾病好转,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关怀;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zed care nursing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intercepted from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y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table method. Group 1 was the basic group (n = 35, taking routine nursing) and group 1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 = 35, taking humanized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BPRS sco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basic group; The scores of IPRO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asic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ca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nursing of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patients,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humanized care; Schizophrenia; Convalescent care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即指患者病症表现从逐渐改善到治愈这一阶段。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多主张实施药物治疗;但大量实践表明,虽然相关药物的应用可以起到提升患者预后的效果,但却无法帮助患者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1】。为此,该研究提出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有效护理干预,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为此,本研究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中人性化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详情如下: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7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精神科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35,采取常规护理),1组为实验组(n=35,采取人性化关怀护理)。基础组男/女患人数比18:17;患者年龄最小值22、最大值52,年龄均值(37.89±3.01)岁。实验组男/女患人数比22、最大值53,年龄均值(37.32±2.39)岁。组间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1.2.1基础组

本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及基础病房护理等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本组患者基于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性化关怀护理,详情如下:

(1)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鼓励患者尝试进行衣物清洗、扫地、墩地或一些较为简单的手工制作;不定期开展游戏竞赛、唱歌比赛或跳舞比赛等文体活动,以此强化患者沟通、表达能力【2】。(2)健康教育:就相关药物具体使用方法、内容等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以此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培养感恩心理: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举办讲座及阅读书籍等方式引导患者感受生命的美好,并形成感恩心理。(4)营造温馨环境:日常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个人兴趣爱好来设置其病房,例如适当摆放无毒害绿植、花卉、照片等,更换病房桌椅、床上用品等,做好病房每日清洁与消毒,按时开窗通风等【3】。(5)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作为医护工作人员,应保持高度自觉意识,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患者护理服务工作;且在护理过程中,还应主动与患者构建交流,评估患者认知、理解能力,通过一对一讲解、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

1.3指标观察

观察和对比两组以下指标:(1)疾病程度。于患者出院时采用简洁版BPRS(精神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情况。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2)日常生活能力。于出院时采用IPRO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展开评估。评分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3)心理状况。分别采用汉密尔顿HAMD、HAMA评分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62600be534c0e_html_417be885d0362ab7.png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两组出院时疾病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在BPRS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低;在IPROS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高(P0.05)。见下表:

表1 对比两组出院时疾病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n(62600be534c0e_html_be3f93d2ff718175.gif ±s),分]

组别

例数

BPRS评分

IPROS评分

基础组

35

34.10±1.95

81.32±1.45

实验组

35

21.50±1.77

95.33±1.89

t

-

28.305

34.794

P

-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

在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低(P0.05)。见下表: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n(62600be534c0e_html_be3f93d2ff718175.gif ±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基础组

35

9.65±1.22

11.57±1.12

实验组

35

6.10±0.10

6.00±0.10

t

-

17.157

29.305

P

-

0.000

0.000

  1. 讨论

临床上,针对病症逐渐改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他们依然会因多种因素导致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因此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4】。所以,必须要通过一定有效护理干预来改善其负性情绪,帮助其尽快康复,从而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5】。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人性化关怀可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培养感恩心理以及营造温馨环境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消除患者负性心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使其深切的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社会的温暖,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痊愈【6】;此外,该种护理模式还会对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做出规范,旨在给予患者以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BPRS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低;在IPROS评分及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基础组相比较高(P0.05)。

综上,人性化关怀护理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干预效果显著,可在确切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的同时促进其疾病好转,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树群.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138-140. 


  [2] 屈英,肖广荣,马永珩,等.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553-10556. 
  [3] 邓小鹏,周丽芳,张新风,等.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及生存质量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6):409-412. 
  [4] 刘思佳,黄文倩,张保华,等.不同性别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29(6):373-376. 
  [5] 刘敏.延续性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J].國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4030-4032. 
  [6] 刘彩琴.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 36(15):152-155. 
  [7] 倪俭,朱翠芳,吕钦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