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常态语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浅谈如何上好常态语文课

杨秀丽

虎林市青山学校

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就是一首一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就会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得享受。语文课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像潺潺流水,有时像滚滚江河。那么如何上好语文常态课,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本学年工作经验谈谈自己在语文课上是如何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每天学习新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回家预习。主要预习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字
      首先,把要求会认的字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它的正确读音。其次,要求会写的字要在家里自学,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组完以后还要给家长检查一下组的是否正确。最后,如果本课有多音字,要自学本课的多音字,给其组词。
    (二)初读课文

除生字这一障碍后学生要通读课文,在文章中画出词语表中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对照字典理解这些新词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做上记号,第二天上课解决。

(三)提问
  学生读熟课文之后就可以试着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了。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课文可以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它主要讲了什么?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所以刚开始时他们可借助参考资料解答。

(四)练习
   每篇课文后都会有思考题,通过预习课文,学生们还应自己思考一下课后的练习题,并在书上或者文章中做出标记。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要求学生,这样在课堂上生字词方面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而且在充分的预习后,学生们在理解课文上也会游刃有余。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们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这一年的识字教学让我感受颇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并不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要求会认得字每个都给学生讲一遍,希望让学生们都能记住。但是,通过本学期的磨课我发现我错了,我这样大帮哄地讲生字只会让学生们一个也记不住。后来通过自己做的小实验发现原来这是这样。因此在后来的识字环节上,我尽量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字也尽量采取“生教生”的方式。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又使他们扎实地掌握了生字。在“生教生”的环节时,无论学生回答的对错,对积极举手当小老师的同学给予鼓励。使爱上识字并觉得当上“小老师“真的很骄傲。同时,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游戏识字法和形声字识字法是我经常使用的。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以猜谜的方法让孩子记忆生字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牛过独木桥——"生".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_____"碧".

形声字中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qīng",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孩子基本做到过目不忘。而且孩子可以用这个方法认识很多形声字。

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朗读经验使我们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在读中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说教要好得多!《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读而又不能乏味,就要采取不同方式地读,让孩子们愿意读,充分地读,在读中能感悟出感情来。

一年级的课文语言都很优美,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美,更好地感悟文意,并且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我认为加上动作来读是一个好办法。 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文章时,让学生们模仿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语气读课文,使他们充分地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情。这样在理解课后习题“偷偷地”和“飞快地”等词语时,学生们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加上这两个词语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喜欢朗读,学会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我定期在班内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评选活动。学生选择好自己喜欢的文章后,可以在家里对着镜子自读(重点训练自己的表情);可以让爸爸妈妈当听众,提出宝贵意见;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读,互相吸取经验;也可以找老师帮忙,请老师单独指导。每周二的班会活动课上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的评选活动。被评为“小小播音员”的学生会得到一个红红的“喜报”。拿到喜报的学生,神彩飞扬,没拿到的更是摩拳擦掌,暗下决心等着下一次的评选活动的到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如在教学《寒号鸟》一课时,在学生充分体会喜鹊和寒号鸟的对待做窝态度不同基础上,再让学生们练习不同的心情就要用不同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读。我先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范读的方法,让学生们初步体会他们的心情,然后再深入课文中,把自己当作喜鹊或寒号鸟练习分角色朗读、带动作,使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角色。在我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我再把喜鹊和寒号鸟心情的词语加进去,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通过一实践,我班的朗读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进步,学生不仅能放开声音来朗读,还能够充满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堂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充满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场所,它是一个动态的、双方的、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又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正如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工作。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
  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懈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这样“诗”才能更隽永,“歌”才能更悠扬,“画”才能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