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及临床应用

刘晓娟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探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7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35例。对B组患者开展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开展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掌握内瘘自护知识的程度以及对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较少,患者对内瘘自护知识有着较为全面的掌握并且对护理模式的评价也较高,与B组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对内瘘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透;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临床效果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自身的透析效果与动静脉内瘘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维持患者进行血透的重要血管通路。因此在术后需加强维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予以更加悉心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提升血透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选用高效且科学的护理模式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普通护理,更具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更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帮助患者顺利完成血透[1]。现将术后采用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报道为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作为选取实验样本的时间段,从此范围中选出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70例,对半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35例。其中A组男女患者之比为4:3,年龄位于24-81岁,中位值为(54.2±1.28)岁;B组男女患者之比为3:2,年龄位于25-81岁,中位值为(54.3±1.06)岁。采用专业的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可知两者间并无显著差距,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方法

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且温馨的休养氛围,术后予以患者一系列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并发症的防范,并实施持续护理监测,确保患者的内瘘处于通畅状态,避免发生异常现象。对A组患者则加以实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①环境护理。为了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良好的休养氛围,护理人员应将病房布置得更加温馨舒适,采用暖色调为主,使患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心情。在血透中心内可制定一些温馨提示牌,并加上护理人员的讲述,帮助患者尽早熟悉周围的环境与设施[2]

②健康指导。护理人员需将血透的基本知识讲解给患者,使患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讲述内瘘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时刻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便于采取处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定时检查敷料,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姿势,避免内瘘受到挤压。并且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展各类康复锻炼,适度进行运动,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为主,防止血栓形成[3]

③心理干预。由于血透的时间普遍较长,短期内效果不太明显,部分患者心理较为敏感,导致患者内心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治疗不再抱有希望。因此护理人员应每日关注患者的情绪,切实感受患者的内心,多予以患者疏导与干预,加强进行交流,纠正患者的不正确看法。同时还需针对患者的疑问及时进行详细解答,告知患者心情平稳对治疗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④日常护理。为了保障患者血透期间的安全性,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潜在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加大对患者的巡视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在饮食中需尽量规避含高钾、高磷的食物,限制患者的饮水量,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饮食方式[4]

1.3观察指标

调查并统计两组中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将并发症的类型以及产生人数进行详细记录并计算出总发生几率;采用自制内瘘自护知识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内瘘自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评价,均采取百分制。

1.4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获取的实验数据经由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并处理,检验过程采用T进行,其中P<0.05则代表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产生情况比较

A组中仅有少数患者产生并发症,总几率为5.7%,而B组中有较多患者产生并发症,总发生几率为31.4%,两组间具有较大的差距(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产生情况比较[n(%)]

组别

闭塞

感染

局部肿胀

穿刺处渗血

总发生几率

A组(n=35)

1(2.8%)

0(0.0%)

1(2.8%)

0(0.0%)

2(5.7%)

B组(n=35)

3(8.6%)

1(2.8%)

3(8.6%)

4(11.4%)

11(31.4%)

P





<0.05


2.2内瘘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评价比较

A组患者对内瘘自护知识大致能够掌握,评分较高,并且对护理模式的评分也较高,与B组形成显著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瘘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评价比较

组别

例数(n)

内瘘自护知识掌握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A组

35

92.1±9.81

95.3±10.06

B组

35

60.1±8.22

68.1±8.75

P


<0.05

<0.05


3.结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肾病发展到终末期患者的重要手段,保障血透顺利实行的前提在于通过动静脉内瘘术为患者建立长期且通畅的血管通路。因此内瘘成为了血透中需重点进行保护的对象,针对于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维护内瘘的同时提升血透效果[5]。优质的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成效,通过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血透护理质量得以提升。

由此可见,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需加大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1]朱晓敏.优质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人健康,2020(14):477.

[2]林珊伊.分析综合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0(14):569.

[3]吴仲华.早期术后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1):148-151.

[4]耿耀霞.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52-53.

[5]吴明珍.综合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