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1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杜业艳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小学 433100

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上课就像“挤牙膏”,经常出现“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场景。学生有的躲在课本后面,有的低着头专注自己的事情,还有的眼神空洞、精神涣散、一脸困惑和茫然。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整体氛围低沉。很多老师因为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无法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倍感苦恼。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是你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出了错。那么,究竟采用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提问要能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提问,尽量将知识点蕴含于趣味问题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问题,从而收获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教学《灰雀》一文,我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麻雀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很快就能答出,它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描述一下。因为是学生经常看到的十分熟悉的鸟,学生十分有兴趣且非常积极。接下来出示灰雀图片,提问学生:这又是什么鸟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样子?最后导入新课并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学生兴趣盎然!

二、提问要明确清晰。

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在一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公开课上,老师提问:居里夫人是怎样做实验的?学生回答:为了提出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学生答得很对,但这不是这位教师想提的问题的答案,于是她重复问这道问题,结果学生还是没有回答出她想要的答案。听到后面,才知道这位教师想问的是:居里夫人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做实验的?她的意图是引出“烟熏火燎”这个词。

三、提问不应该太多。

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四、提问涉及面要广。

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受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五、老师要学会倾听。

喜欢打断学生回答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很好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公开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前半节课上的非常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听课老师听得也很有意思,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后半节课教师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情绪变差,导致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当时这位教师能够好好引导,我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了。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应学会有效倾听,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导致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