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儿科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中医中药治疗儿科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白涛

榆阳区新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哮喘采取中医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2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51)与西药组(n=51)。西药组患儿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中医辨证治疗联合穴位贴敷。观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效果相比,研究组有效率(96.08%)高于西药组(82.35%),(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均低于西药组,(P<0.05)。研究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低于西药组的7例,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哮喘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哮喘;中医辨证治疗;安全性;穴位贴敷

儿童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主要是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较差,气管以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且儿童的喉部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粘膜纤嫩,因此容易发生感染。患儿发病后,会出现为喘息、咳嗽、胸闷等临床症状,如果没有接受有效治疗,没有有效的控制疾病,就会损害患儿的肺功能,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本研究以102例哮喘患儿为例,探讨了中医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内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2例哮喘患儿,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51)与西药组(n=51)。两组患儿的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⑴年龄未5岁-12岁,患儿入院后接受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CT检查,确诊为哮喘。⑵1周内未使用过抗哮喘药物。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⑵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⑶无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西药组患儿接受西药治疗,结合患儿情况的不同,给予患儿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泼尼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孟鲁斯特纳、沙美特罗等药物。

研究组患儿接受中医辨证治疗联合穴位贴敷。

辨证治疗:基础药方为黄芪10g、杏仁10g、苏子10g、五味子10g、茯苓10g、地龙10g、桑白皮10g、炙麻黄8g、枳壳8g,细辛3g,甘草6g[2]。根据患儿症状的不同,可加减天花粉、沙参、麦冬、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用水煎服,2次/d,连续用药30d。穴位贴敷:将黄芩、鱼腥草、洋金花、细辛、冰片等药材研磨后用姜汁调和。敷贴于天突、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位上。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儿的临床疗效(显效:肺部哮鸣音消失,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无效:肺部听诊显示患儿肺部存在哮鸣音,临床症状无改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均采取SPSS23.0进行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的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P<0.05则提示统计学处理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51

34(66.67%)

15(29.41%)

2(3.92%)

49(96.08%)

西药组

51

22(43.14%)

20(39.22%)

9(17.65%)

42(82.35%)

X2





4.993

P值





0.025


2.2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x±s)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流涕消失时间(d)

咳嗽消失时间(d)

咽部充血消失时间(d)

研究组

51

1.62±0.43

2.37±0.51

2.78±0.46

2.31±0.43

西药组

51

2.65±0.54

3.26±0.52

3.74±0.47

2.97±0.45

t值

-

10.656

8.726

10.425

7.573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3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咽部不适

局部皮肤红肿瘙痒

口腔真菌感染

发生率

研究组

51

1(1.96%)

0(0.00%)

0(0.00%)

1(1.96%)

西药组

51

4(7.84%)

2(3.92%)

1(1.96%)

7(13.73%)

X2





4.883

P值





0.027


3讨论

中医认为,儿童哮喘主要是由于患儿的脾、肺、肾脏不足,痰饮内伏于肺,从而在四季交替时发病。因此,对于儿童哮喘,主要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均为常见中药,黄芪可以补中益气、止咳平喘,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杏仁可以止咳化痰、补肺润肺的功效。苏子有抗炎、止咳平喘、降气化痰的功效,而且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儿童咳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五味子可以敛肺滋肾,同时还有利于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可提高患儿的脏器功能。茯苓这一味中药的应用广泛,被称为“四时神药” [3]。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脾生津,对于痰多咳嗽症状有显著的疗效。地龙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清肺平喘的功效。桑白皮可以清热祛痰,对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喘有效[4]。炙麻黄可以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有宣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感冒的治疗中。细辛可散寒、祛风、解热镇静,抑制炎症反应,对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流涕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此外,中药联合穴位贴敷,可以补益肺气,通利气道,宣肺定喘,散肺中留伏之寒邪,调理脏腑功能,从而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减轻哮喘的发作频率,缓解患儿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P<0.05)。可见,中医辨证治疗联合穴位贴敷,可以充分发挥人体经络系统的整体调节作用,从而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与西药治疗相比,哮喘患儿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宇哲,于宙,陈宏,杨泽一,彭雪金,杨祥正. 基于文献挖掘中医药治疗儿科哮喘的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3):168-172.

[2]李小珊,孙玉琴,周晓媛,徐炎,谷宽.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思考[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1):26-28.

[3]刘津翬,罗婧岩,熊湘明,郭玉莉,徐昕.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75例临床观察[J]. 现代中医临床,2016,23(02):17-20.

[4]邬宇芬,袁姝华,董文芳,林洁,潘春红,张皓,孙克兴,殷勇. 中医辨证治疗对改善缓解期儿童哮喘肺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7):3248-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