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放气后心血管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放气后心血管影响研究

王炎玲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的方法,减少放气后对患者心血管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18年08月-2019年08月,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结果:采用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的方法,全膝关节头置换术患者放气后1min,3min,5min,15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前明显稳定。结论: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将患者头部抬高20°,可显著增加回心血量,下肢抬高30°,相当于自体输血, 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有助于血压的维持,且下肢抬高体位不会降低下肢微循环,同时下肢抬高在增加静脉向心脏回流的基础上,可以减缓血流快速涌向下肢,减轻患者心血管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 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全膝关节置换术;心血管影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20 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已经逐渐成为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止血带在TKA手术中常规使用,可以减少出血,利于手术操作1],缩短手术时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四肢手术中2]。然而,止血带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其中止血带反应最为严重,发生率为7.5%[3]。它是指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血流灌注,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扩张性减退,出现动脉硬化,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高血压4],止血带放气前容易引起血容量不足。在止血带放气前,如患者已有血容量不足,则血压下降更易引起5]

双下肢驱血可以使循环血容量增加约15%,成人约800ml,单腿为400ml[6]。止血带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肢体处于缺血状态,止血带的放气速度快,一般10s内放完,止血带释放后1min血液涌入速度最快时,3min时达最高峰,松止血带10min开始缓慢回落7]。放松止血带后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使血管扩张,患肢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血液迅速大量涌向患肢,其血流速度可较正常时增加4倍,导致回心血量迅速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即可引起血压下降8],约15min恢复正常9]。在国内外,学者探寻了一些预防措施用来减少止血带反应,但术后患者仍有近5.1%的发生率。

本文通过下肢手术患者气囊止血带的两种不同的驱血方法应用,观察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和止血带分阶段放气两种不同方法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放气后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08月-2019年08月,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入选标准:⑴年龄60-80岁;⑵单侧膝关节炎者;⑶整个手术时间为45min-60min,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⑷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⑴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者;⑵患者患侧膝关节皮肤破损、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⑶体重指数BMI<18.5,BMI>28;⑷术前血红蛋白<120g/L。脱落标准:⑴手术暂停;⑵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情有所变化者。

1.2 方法

1.2.1 按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1.2.2 对照组:术前以8.00cm宽气囊止血带环扎肢体近端大腿根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采用阶梯法放气松气囊止血带的方法放松止血带,第1次使止血带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2次再使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3次使充气压力直接下降到0mmHg。;观察组:术前以8.00cm宽气囊止血带环扎肢体近端大腿根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摆为中凹位,头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再行止血带分阶段放气,第1次使止血带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2次再使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3次使充气压力直接下降到0mmHg;

1.2.3 观察两组患者止血带放气前,放气后1min,3min,5min,15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数值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整理后,所得数据运用SPSS22.0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选择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率变化比较(次/min)

组别

例数

放止血带前

放止血带

后1min

放止血带

后3min

放止血带

后5min

放止血带

后15min

试验组

50

17.62±1.32/

11.20±1.12

16.85±1.27/

10.57±1.30

16.34±1.34/

10.11±1.15

16.15±1.15/

9.90±1.22

16.68±1.15/

10.49±1.20

对照组

50

17.75±1.21/

11.25±1.28

15.78±1.20/

9.02±1.15

15.36±1.20/

8.99±1.31

15.11±1.17/

8.68±1.34

16.39±1.17/

9.67±1.32

p


0.779

0.026

0.019

0.015

0.081


3 讨论

改变体位所致的血液引力作用,可使体内静脉血液出现重新分布,由此可增减静脉回心血量[10]。正常人由头高位改为头低位时,下肢的血容量可有600ml的差异。因此,改变体位所引起的循环变化,与下肢的血容量变化有较大关系[11]

中凹卧位多用于休克病人的抢救。研究发现相对于平卧位,患者头部抬高20°,可显著增加回心血量[12],下肢抬高30°,相当于自体输血, 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有助于血压的维持,且下肢抬高体位不会降低下肢微循环。当下肢抬高时足部最高,其次为小腿、大腿,而臀部处于最低位置,与心脏同一水平。此时各部位由于高度不同,所承受的重力作用也不同。下肢抬高,足部到大腿部的静脉血液比大腿根部以上部位的静脉血液所受到的重力势能大,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下肢静脉血液在回流过程中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加速了血液回流的速度,故可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10s内放松止血带后血液迅速大量涌向患肢,下肢抬高在增加静脉向心脏回流的基础上,可以减缓血流快速涌向下肢。

基于以上理论及借鉴多位学者的经验,我们从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干预,探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心血管指标的影响,为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放气后的心血管反应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结束后行止血带放气,先将患者摆为中凹位,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再行止血带分阶段放气。观察对全膝关节头置换术患者缓慢放气前,放气后1min,3min,5min,15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凹位联合止血带分阶段放气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放气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推广应用,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百强,田少奇,杨旭,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不同体位对术后出血的影响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7(2):150-153.

[2] 王兰芬,邓丽娟,梁茜.气囊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J]. 华夏医学 ,2012,3(25):423-425.

[3] 马慧仙.循证护理在预防止血带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45.

[4] 高杰.浅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1:183.

[5] 杨海华.一例术中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出现休克原因及对策的讨论[J].中国医药指南,2012,01:234-235.

[6] 曹凤,刘忆菁,李燕玲,等.止血带分次放气对股骨内固定术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69-71.

[7] 庞增粉,于素娟,王春英,等.下肢气压止血带分次放气预防术后止血带休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1-22.

[8] 王萍,沈冬梅,陈瑜.阶梯法放气松放气囊止血带在股骨下段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5):2144-2146.

[9] 郑素婷.截石位手术病人改变体位对血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7):1857.

[10]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30-432.

[11] 张川林,赵渝,刘丽萍,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肢抬高体位对足部血流灌注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2):28-30.

[12] 陆云梅,吴文辉,钱俊.中凹卧位对剖宫产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0):116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