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究

王雪 付海杰 曲向东 王玥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 对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疾病患者,为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胰腺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3.0 T MRI检查准确率为95.38%,显著高于CT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T MRI灵敏度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的检查方式,针对胰腺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CT检查;胰腺疾病;诊断准确率


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因为包块中含有囊液,发病形式各不相同,临床治疗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因此,治疗之前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针对胰腺疾病进行检查,主要包含MRI和CT等方式,本研究将以本院65例胰腺疾病患者,对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疾病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0-73岁之间,平均(47.23±6.6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3.0 T MRI检查方法

选择Philips 3.0T全数字磁共振仪器,对患者进行T1WI+FS、T2WI+FS、MRCP、DWI+ADC值检查。首先,T1WI+FS检查,患者采取平卧位,设定TR=3.97ms,同相位TE=2.52ms,反相位TE=1.29ms,层间距=0.2,层厚=3mm,角度=9°;其次,T2WI+FS检查,患者采取平卧位,设定TR=2800ms,TE=83ms,层间距=0.2,层厚=6mm,矩阵=256×256mm,角度=140°;另外,MRCP检查,选择钆喷酸葡胺为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以每秒3mL控制输注速度,获取对比剂注入之后的20s、50s、75s和120s的图像(分别为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和延迟期);最后,DWI+ADC值检查,TR=6100ms,TE=56ms,b值=50,层间距=0.2,层厚=5mm,带宽=2298Hz,采集6次,视野为400×300mm,矩阵=128×128mm。向工作站中导入采集数据,对胰腺ADC值、胰腺病灶实性去ADC平均值和标准化ADC值进行测量,3次测量之后取平均值。

1.2.2 CT检查方式

患者仰卧,选择64排螺旋CT检查仪检查,以120kV为标准设置电压,以250mA为标准设置电流,以0.625mm为标准设置层距,以0为标准设置螺距,从隔顶扫描到肝下缘处。增强扫描阶段,向患者肘前静脉处注射70-90mL碘佛醇对比剂,以3.1-3.4mL控制注射速度,完成注射后30s行肝动脉期增强扫描,70s后行门脉期增强扫描,200s后行延迟期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胰腺疾病类型,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情况,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胰腺疾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不同胰腺疾病类型的情况

3.0 T MRI检查准确率为95.38%,显著高于CT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检查不同胰腺疾病类型的情况[n(%)]

分组

例数

3.0 T MRI

CT

假性囊肿

27

27(100.00)

23(85.19)

黏液性囊腺瘤

14

13(92.86)

11(78.57)

实性假乳头状瘤

11

11(100.00)

9(81.82)

囊性胰腺瘤

6

5(83.33)

4(66.67)

浆液性囊腺瘤

5

4(80.00)

4(80.00)

神经内分泌肿瘤

2

2(100.00)

2(100.00)

合计

65

62(95.38)

53(81.54)

2.2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对比

3.0 T MRI灵敏度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差异并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对比

分组

例数

灵敏度

特异度

3.0 T MRI

65

96.72(59/61)

83.33(5/6)

CT

65

82.46(47/57)

75.00(6/8)

χ2

-

6.564

0.141

P

-

0.010

0.707

3 讨论

临床针对胰腺疾病的检查方式不一而足,本文中讨论的是CT和3.0 T MRI检查。其中,CT的检查原理是因为人体不同组织会在X线吸收能力上体现出差异,同事因为影像密度的不同,检查出病变。而3.0 T MRI则可以通过磁共振,对人体信息进行重建,判断病灶情况。由于MRI可以对胰腺肿物和胰管连接情况清楚显示,因此诊断准确率也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3.0 T MRI检查准确率和灵敏度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差异并不明显(P>0.05)。证明3.0 T MRI不同脉冲序列的检查方式,针对胰腺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孔艳红,袁雁雯,苗田,江桂莲,张艺,王克扬,钟朝晖,靳二虎.MRI增强扫描前高压注射系统两种试针方法的比较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6):590-593.

[2]廖云鸿,夏黎明,刘书田,张克文.MRI同相位反相位成像用于肾上腺腺瘤诊断价值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3-54.

[3]黄科峰,伍晓刚,黄华,程玉青,周保成,况兵,黄金山.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少脂肪肾错构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0):1084-1085.

[4]马秀华,薛鹏,肖智博,陈勇,仲继刚,郑红伟,刘勇,张伟.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7):49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