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和时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7
/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和时长的影响

刘虹红

邛崃市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1530)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可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少其疼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发作时长。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中医情志护理;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时长

在临床上,冠心病为常见的老年病症,以心脏绞痛、胸腔沉闷感为主要表现,并以过度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为主要诱因[1]。当下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干预及常规体征监测、生活指导等护理措施为主,而对患者情志变化关注有所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故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中医情志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9/17;年龄63-87(75.34±6.22)岁;病程1-8(4.21±2.25)年。观察组男女比为20/16;年龄63-86(75.41±6.08)岁;病程1-9(4.27±2.30)年。对比两组基础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内容送至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参与者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合医嘱予以用药指导及生命体征监护,同时结合患者实际认知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冠心病相关疾病知识,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观察组基于此开展中医情志护理:①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每一位患者,热情接待,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老年冠心病的相关疾病知识及治疗要点;提升日间查房频率,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及疑虑,并予以解答。②针对性予以中药干预,针对性格急躁者,予以疏肝解郁的中药或药膳帮助其降心火;针对性格悲观、易失眠者,予以安神药物帮助调节情绪、改善睡眠。③针对性予以情志干预,结合患者性格制定相应的情志干预措施,如移情法,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以患者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其转移注意力,调节郁结情绪;或以发泄法、一对一谈话法等形式,鼓励患者畅所欲言,用心聆听,以科学的方法化解患者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

中医证候积分包含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失眠五项,症状由轻到重分别对应1-10分,总积分5-5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计量内容(625b655b33413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指代,计数内容%指代,分别以t、χ2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存在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发作次数及时长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护理效果对比(625b655b33413_html_533cad43927aec2a.gif ±s)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分)

疼痛发作次数(次/周)

疼痛时长(min)

对照组

36

32.25±3.66

4.22±1.05

7.15±1.32

观察组

36

20.59±3.17

2.02±0.85

3.55±1.63

t

14.449

9.771

10.298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病发率,且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在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作用下,可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在日常情况下仍能够维持心肌血氧需求,而一旦情绪激动,则会导致心动加速,心肌需求量增大,促使血氧供应不足,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乃至坏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一般需长期以药物控制病情,且病情发作不定,病发时存在明显的疼痛及胸部憋闷感,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濒死感,因而在心绞痛缓解后,患者仍可能伴有严重的焦虑、恐惧情绪,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故而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尤为关键。

现阶段目前多以常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而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情志护理则是一种由护理人员结合自身语言、态度、行为等方式积极影响患者情绪转变,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的护理措施。在该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可通过疾病宣教及治疗指导帮助患者缓解恐惧情绪,进而帮助患者强化战胜疾病的信念和意志。从中医角度来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为人外在的神经活动表现,在人受到自身或外界因素长时间处于某一情绪下,则会促使其气血不和、阴阳失调、经络阻塞,继而发病[4]。《素问·经脉别论》中云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5];换言之,在患者但有自身疾病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疾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反之,舒畅通达的心境则可有助于抵御外邪,促进疾病恢复。结合此次研究可见,在中医情志护理下,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频率、时长较对照组也有显著降低(P<0. 05),提示中医情志护理的实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病症,减轻疾病影响,缓解患者病痛。

综上,将中医情志护理用于老年冠护理中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病症,控制其病情发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荣荣,刘志红.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6(8):1338-1340.

[2]黄园清.中医情志护理协同健康宣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3):119-120.

[3]纪姝.情志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127-128.

[4]林增华.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睡眠及康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456-1457.

[5]刘利花,张白玉,晋秀明.评判性思维护理结合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8):5368-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