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如何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基于蓬菜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1
/ 6

全域旅游如何助推乡村经济 振兴 —— 基于蓬菜实践

孙静

烟台市蓬莱区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 265600


摘要:2020年,蓬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启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本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导,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路线途径;以供给侧思维实践“三农”与旅游的融合嫁接、整合发展的渠道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路径,以全域旅游为载体,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重点梳理产业定位、项目设计、商业模式规划等方面的发展思路,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发展经验,为下一步乡村旅游开发及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全域旅游重在调结构、促转型,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的产业融合,衍生出丰富的旅游业态体系,在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还不断推进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早在2012年,蓬莱前瞻性的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一直以来,蓬莱坚持以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城乡发展统筹协调,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逐步完善,产业融合更加深入,走出了独具蓬莱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推进全域旅游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蓬莱遵循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以资源带动开发,全面实施“旅游+、+旅游”战略,积极促进第一二三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突破,不断推进城乡环境优化、资源环境整治、旅游产业双创,增强旅游产业富民,不断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全域旅游则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强调将全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重点突出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从而实现集群发展,全民共建共享,是以旅游休闲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全域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催生出乡村产业新生态,它融合一二三次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突出生态优化、强调增收富民,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有机生长的有效路径。全域旅游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规划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全域旅游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对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在推进资源保护性开发,发掘乡村文脉为文旅发展注入灵魂的过程,直接推进了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通过乡村旅游开发让乡村生态更宜人、文化更引人,让乡村真正成为一种向往和热爱,促进乡村生态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域旅游推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全民共建共享,极大促进了乡风文明程度和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综上,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有效拉动乡村产业兴、生态好、乡风正、治理强,有效推进农民生活富裕,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12年以来,蓬莱通过全域旅游发展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模式创新,通过乡村旅游把农业生产的自然纯正、农村生态的天然纯美、农民生活的悠然淳朴融合设计为旅游体验项目,把资源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利益为导向,引导农民自觉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信息化、互联化、平台化的整体运营模式探索实践,开启了乡村振兴可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新的发展模式通道。


  1. 蓬莱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综合抓手和重要途径。蓬莱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导,以全域旅游政策为支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整合三农优质潜力,不断构建蓬莱旅游一极突破、全域皆活的新局面,推进实现农村改观、农业创新、农民增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 蓬莱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增温,受蓬莱阁旅游品牌影响力拉动,大批游客涌向蓬莱,当时各地的旅游接待设施都不够完善,蓬莱旅游旺季的住宿接待经常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这就促使位于蓬莱阁周边的水城村的老百姓拿出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旅馆,出租给游客,同时为游客解决吃饭问题,一些临街的村民就自己或者把房屋出租给其他人来开饭馆,于是水城村“吃渔家饭、住渔家店”的渔家乐诞生了,就这样开启了蓬莱乡村旅游发展的先河。同时,依托南部艾山国家森林公园,围绕森林、温泉、乡村、果园等资源,一些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亲子露营拓展、农事活动体验、乡村美食餐饮等项目也自发的发展起来。


2012年以来,借助蓬莱美丽乡村创建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政府从规划、建设层面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先后从总体规划、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层面调整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全市旅游规划,确定了北部,以“仙、阁、海”为重点,全面开发以亲海为主题的休闲产品;中部,以“酒、湖、马”为核心,重点打造葡萄酒主题休闲板块;南部,以“山、林、泉”为重点,积极发展养生休闲等体验产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趋势逐步显现。同时,为保护乡村旅游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绿色可持续,蓬莱全面开展乐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摸清了家底,形成了对旅游资源的全面系统掌握。


至此,蓬莱乡村旅游从最初渔(农)家乐发展的萌芽、到美丽乡村创建的成长,再到以产业融合为引导的集中连片发展,最终形成了全域旅游框架下的乡村旅游大格局,不断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社会经济体系重构,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目前,蓬莱拥有国家特色小镇1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处、山东省乡村旅游集群片1处,重点培育大辛店、刘家沟、北沟3处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片区。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04万人次,旅游收入5345万元。


  1. 蓬莱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1. 发展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蓬莱旅游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一是蓬莱作为传统旅游城市,核心景区固定的庞大的客源市场对乡村旅游的辐射拉动作用明显。二是旅游产业成熟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丰富的旅游专业人才资源,为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三是旅游产业成熟的宣传营销渠道,为乡村旅游营销及品牌打造提供有效拉动。


第二个优势是蓬莱乡村旅游资源的富集与高品质,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是蓬莱农村山水风光秀丽、自然生态多样、文化气息浓郁、林果经济发达等优势,目前,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提升、高新技术生态农业长足发展。通过产业培植、产业主体培养,农村经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发展乡村旅游的底子好。


二是蓬莱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高,农渔产品种类丰富、品质高。海参、苹果、葡萄及葡萄酒等农副产品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葡萄与葡萄酒作为蓬莱重要支柱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葡萄酒旅游已经成为蓬莱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农业产业支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不竭动力,农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


  1. 发展劣势


一是蓬莱传统景区的强势发展作为优势,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起到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灯下黑”的屏蔽效应也成为了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这归根结底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这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性问题。蓬莱农村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96%,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目前乡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乡村交通网络仍不健全,供水供电等基础设置建设配套存在缺失。以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项目为例,在重点开发的大背景下,片区供水、排污系统仍不能满足区内居民生活和企业运行需要,酒庄企业仍需自力更生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和排污需求。此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确实情况更为严重,但目前仍未开设旅游交通专线,片区旅游氛围不足。


三是发展用地受限,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扩容形成制约。这是一个政策层面的问题,国家土地督察本是一种对国家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颇造成了旅游建设用地的审批面临重重障碍,土地问题是发展乡村旅游一个“卡脖子”问题。


四是乡村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同质化现象,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削弱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乡村不断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形成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成效显著。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资源良好的乡镇和村集体将村旅游与合作社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出了很多以乡村旅游为特征的采摘大棚和采摘园。但由于缺少前期规划,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在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也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一味强调乡村旅游开发利用,你上什么项目我上什么项目,缺乏对乡村文化内涵发掘和对当地民俗资源的开发,单一采摘园和品质不高的乡村娱乐项目集中出现,使乡村旅游千篇一律、品味不高,大大降低蓬莱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1. 立足实际明确思路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立足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蓬莱不断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反思、总结,逐步理清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确定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挖掘蓬莱乡村特色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产品升级、营销升级、服务升级,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做好业态引导和行业健康管理,打造“吃好、玩好、看好、住好、买好”的“五好”乡村旅游,最终实现农村改观、农业创新、农民增收,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思路。同时确立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生态优先原则,即严守三线一单要求,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保持村庄原有肌理和整体风貌,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项目。


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即根据村镇实际,以高质量、精品化、特色化为基本要求,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立足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发展特色精品旅游项目,提供个性贴心服务。


三是创新发展原则,坚持以创新为动力,落实理念创新和思路创新,将融合发展平台做成创新发展舞台,打造一批艺术创意精品。


四是文化为魂原则,即立足本地农耕文明、文化遗产资源,发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弘扬乡贤文化,讲好乡村故事。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灵魂,使农业、农村、农民成为乡村文化载体和传播者。


五是三农优先原则,即项目规划、建设、经营、收益等以村集体、村民为主体,精准设计保障农民收益的经营管理制度。对外合作重点引入管理模式、营销渠道、运营团队,以技术、智力支持和渠道、模式支撑为主要合作方式。


  1. 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


对照目标原则不断从创新理念、完善载体、疏通堵点、丰富业态、打造品牌五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创新理念


变全面铺开为重点打造,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把资源向重点片、特色村倾斜,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发展格局。


  1. 建设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一是中部葡萄酒集群片区。立足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优势,做大做强葡萄酒旅游产业规模,将其打造成全域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示范单位和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同时增强君顶酒庄、国宾酒庄的辐射拉动作用,谋划周边乡村的产业链布局,推进南王山谷乡村旅游片区化打造。


二是东部现代农业集群片区。立足农高区农业高新科技桥头堡优势,依托刘家沟片区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开发,引导现有农业园区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具备旅游功能的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南部绿色生态集群片区。努力打通南部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在生态管控允许范围内,依托村里集镇山村果乡、自然保护区、温泉地质、传统村落等优质资源,探索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结合艾山景区规划调整,打通艾山生态旅游通道,增强其区域旅游吸引力。


  1. 发展主题小镇


一是依托刘家沟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开发,引导双丰园采摘园、茂盛生态园等农业园区融合旅游要素,打造具备旅游功能的农业产业园区,逐步发展生态小镇。


二是依托小门家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引进创意团队或引导企业培育创意团队,走旅游创意化食品发展路径,打造食品创意小镇。三是依托北沟现有的无花果产业资源和果农特色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引导发展以无花果为代表的特色果品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打造果品小镇。此外,因势利导深入发掘各镇街产业优势,探索发展大柳行淘金小镇、南王康养小镇、村里集苹果小镇、新港海参小镇、大辛店酒庄小镇、刘家沟艺术小镇等。


  1. 培育乡村旅游点


各镇街利用区位特点、地质资源特色、农业产业基础优势等,以微度假、亲子研学、田园旅居、乡村康养、民俗体验为突破口,一村一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1. 完善载体


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补齐乡村旅游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方位发展。


一是通过政府投资引领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通过直接投入、奖励补贴、担保或贴息贷款等模式,鼓励旅游开发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区内外交通设施改善、标识系统设置、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以及乡村旅游的整体宣传营销等。通过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增强乡村旅游开发投资的信心和活力,逐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二是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如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普罗万斯小镇等项目的推进,完善所在区域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拉动提升周边乡村设施的水平和整体环境的打造。


三是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环境保护等监管机制,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大力推动“厕所革命”。目前以村庄景区化建设为标准,木兰沟、三里沟等乡村旅游点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完善,通过省级验收,木兰沟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 疏通堵点


联合各部门积极争取用地政策,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保障乡村旅游用地的有效供给。


一是积极争取旅游用地指标。根据各级、各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政策、新举措,及时与农业部门合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积极争取用地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依托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创新旅游用地方式,在法律框架下,积极引导盘活存量农村宅基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拓展增量,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土地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方式,不断挖掘旅游用地潜力,缓解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矛盾。


  1. 丰富业态


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立足“一村一品”开发乡村旅游新兴业态,不断打造乡村旅游业态体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精品民宿。推进传统渔家乐转型升级,打响“仙宿蓬莱”精品民宿品牌。提升丘山谷葡萄酒民宿精品化水平,依托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打造高端“酒宿”旅游目的地。推动资源良好、条件成熟镇街、乡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各具特色的精品“乡宿”项目。


二是开发研学产品。立足蓬莱在地文化特色,结合教育研学需求,精准开发创意独特、特色鲜明、富有教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研学产品。


三是打造健身康养产品。充分利用蓬莱丰富的温泉资源、森林资源、农产品资源和葡萄酒资源,研究开发特色养生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项目和丰富康体休闲产品。


  1. 打造品牌


与“兴市富民”发展理念相结合,让乡村旅游成为叫响蓬莱城市品牌,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强心剂”。


一是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借助多渠道营销手段,扩大线下宣传推广影响力,将乡村旅游重点纳入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创新文旅营销模式,拓展线上宣传推广新生态,精准对接旅游消费新主力,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时举办各种节庆赛事、营销活动,持续增强乡村旅游的市场关注度。


二是促进理念与实践创新双提升,以人才培育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拉动富民增收。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储备,建立乡村旅游专家智库,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依托项目建设完成招才引智,借助项目运营留住专业人才。完善培训机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通过保障乡村旅游主体顺畅运营,拉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成立合作社、村企共建,创新村集体、企业、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农民通过合作社入股分红、村企共建增加就业岗位、变身产业工人就业增收、参与乡村旅游活动及“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等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1. 经典案例


木兰沟村是蓬莱中部的一个普通乡村,因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村里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脏乱差”的穷村子。2004年,一颗小葡萄为村子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苏各兰酒堡的成功入驻,播下了木兰沟村葡萄酒产业的种子。近年来,在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下,蓬莱重点谋划布局中部“酒、湖、马”葡萄与葡萄酒风情板块,着力打造丘山谷葡萄酒休闲养生体验区,木兰沟即坐落于丘山山谷的核心,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木兰沟村实现了完美嬗变。


  1. 突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发展


木兰沟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土壤多数为花岗岩质土壤,透气性好,极其适合栽种葡萄。根据这一特质,政府确立了利用木兰沟自身优势,大力开发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高点定位,突出规划引领,开发定位精准,2012年以来,先后完成《木兰风情村旅游发展控制性规划》、《丘山片区乡村旅游概念规划》、《木兰沟村概念规划》等,形成了完善的乡村开发规划体系。明确木兰沟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定位是:依托红酒酒庄,串联自然山水,保留乡土特色,彰显胶东文化,传承传统农耕,尽享田园乐趣,将其打造成为丘山谷葡萄酒小产区的核心区域,葡萄酒及葡萄园主题旅游目的地。


  1. 借助产业融合,突出优势发展


借助村内较为成熟的葡萄酒产业体系,和国内外知名酒庄云集的优势,木兰沟村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招引葡萄名酒庄落户。目前村庄周边已陆续引入拉菲瓏岱酒庄、苏各兰酒堡、安诺酒庄等七大精品酒庄。依托酒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葡萄美酒+休闲度假”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品醇客”“悦活族”“微醺丘山”“沉醉仙海”等4条定制葡萄酒旅游路线,成效显著,葡萄酒+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小乡村变了大模样。


  1. 注重文化保护,留住乡愁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发展葡萄酒旅游的同时,政府还注重地方文化内涵的保护和利用,将留住乡村记忆作为木兰沟保护的重头戏,全力保留乡土风情,使村庄既尊重农村历史文脉,又让村民尽享现代化便利。同时,激活木兰风光、民俗风情、传统民居等旅游资源,开发精品乡村旅游特色项目。不断创新旅游商品研发和旅游项目开发,将农副产品产品包装成为旅游商品,将乡村果园、生产大棚打造成休闲体验项目,木兰沟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打造“美酒美食醉享生活”、“非遗民俗继承发展”、“亲子研学童心寻梦”、“康体养生休闲度假”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延伸和拓展了木兰沟葡萄酒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空间。


  1. 强化模式创新,合作驱动发展


创新为乡村带来发展动力,木兰沟在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注重创新经营主体和经营模式,重视村民受益。该村党支部采取“村两委发动、党员牵头带动、群众参股经营”模式,领办了蓬莱区联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国有企业——蓬莱阁文化旅游集团进驻木兰沟村,专门成立木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改造成极具胶东特色的法式民居民宿,并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绿化和改善村内景观。同时,将木兰沟特色乡村生活、葡园观光体验、酒庄风情度假等特色项目融入乡村旅游线路,为木兰沟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各酒庄组建专门的旅游部门,负责酒庄旅游的开发运营,不断深化的一庄一品将不断丰富丘山葡萄酒旅游的供给体系,为游客提供更个性的选择,更深度的体验。木兰沟村的飞跃更是吸引着大批的创客群体纷至沓来,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


  1. 紧抓富民目标,共富共享发展


富民是产业发展的最终追求,木兰沟村始终坚持共富共享发展的理念,通过多样的农民与乡村运营主体联结模式,推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享受合作社收益分红,每亩收益比过去翻了近三番。出租土地后又受雇于酒庄企业,参与到酒庄葡萄种植环节、葡萄酒生产环节、酒庄旅游服务环节之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目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参与其中,村民收入稳步大幅提升。同时,通过村企共建增加就业岗位,木兰沟村牵头领办了劳务型合作社联合社,与周边文旅企业、酒庄签订用工协议,通过培训后参与旅游管理与服务,常年就业社员达100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1万元。除此之外,村民还通过参与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参与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开办民宿等方式,直接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中,开辟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在各类乡村旅游运营主体的带动下,通过不同的利益联结模式,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木兰沟村年人均收入突破8万元。在木兰沟村的带动下,周边榛子沟、邱山店、新兴村等“美丽乡村”加入其中,“一山、一水、一马、九村、七酒庄”的丘山谷葡萄酒休闲养生体验区逐步成形。


经过多年发展沉淀,木兰沟村由“脏乱差”的穷村,发展成为以葡萄酒旅游为特色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别具风格的乡村民居、葡萄酒文化特质的植入,使木兰沟村焕发出独特的吸引力,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264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3万元,吸收近3000人实现就地就业,其中当地农民人数超过80%。


  1. 蓬莱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经验总结


乡村旅游开发依托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禀赋,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用放大镜眼光审视,用显微镜角度探究,深度挖掘优势,创新思维,高点定位,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定位,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优势,通过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发,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村产业兴、环境美、农民富。可以归纳为三点可推广普及的经验做法。


  1. 高站位审视,大视野角度发掘产业优势


在发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时,应确立的指导原则是:必须跳出乡村小圈子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拘囿,善于从全区域、全国、全球的视野出发,宏观、微观角度结合,全方位审视发掘非对称、非传统优势。站在地球仪前审视,蓬莱地处北纬37度,属于国际著名葡萄酒产区黄金纬度地带,法国波尔多、意大利、智利等著名产区都分布在北纬36-37度范围内。同时,蓬莱的区域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标国际著名葡萄酒产区,不仅符合葡萄酒生产的3S法则,在某些指标上还优于其他著名产区,具备与法国等国际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自然禀赋优势。


实践证明,只有高站位审视、大视野发掘资源优势,才能更好地找准自身发展方向,这是乡村旅游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 深层次剖析,开放式思维遴选项目资源


蓬莱在规划乡村旅游产品、项目时,确立的指导原则是:必须深度挖掘潜力,尽量把非对称、非传统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引进项目落地时深入分析行业总体状态,运用开放式思维,调动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最优质资源为我所用。依据自然禀赋优势,蓬莱发展葡萄酒产业时,就选定环境友好、与旅游业正向关联提升的葡萄酒庄模式。通过与国际著名产区横向对比,让我们有充分的信心,高起点定位,对标波尔多等国际著名产区,发展高端葡萄酒庄产业。在选定项目落地时,运用开放式思维、国际化视野,筛选国际一流酒庄开展双招双引,最终成功引进拉菲、苏格兰酒堡、逃牛岭等国际一线著名酒庄落户木兰沟。经过不断发展,蓬 莱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国际酒庄聚集程度最高的片区,为蓬莱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探索出一条 崭新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只有深度剖析乡村资源特质,深层次开展产业规划,精准定位与乡村自身契合度最高的产业,同时坚持开放式思维遴选项目资源,善借外力最大限度发掘乡村发展潜力,不断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和可持续发展。


  1. 融合式发展,高效化理念指导发展思路


发展乡村旅游,采取单一业态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推动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以丘山谷为例,在选择产业方向时,坚持选择一二三产业融合、环境友好、附加值高、就业类型宽泛的产业。葡萄酒庄产业依托葡萄酒生产销售的高附加值,有效提升种植业亩产效益,保障农民基本收入;依托葡萄酒生产销售的稳定性,为旅游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木兰沟产区高端酒庄酒出厂价格安亩均计算,通常为葡萄种植收益的10-15倍,高收益性有效保障了农民土地流转费用的按时兑付,并且对葡萄基地和葡萄酒生产线就业农民基本收入提供保障。对第三产业乡村旅游业,除了有环境改造、品牌提升等作用之外,依托葡萄酒生产销售的稳定长效收益,对乡村旅游产业提供持续资金保障,可以保障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的持续资金投入需求。使木兰沟发展乡村旅游具备扛得住风险、耐得住寂寞、精耕细作、厚积薄发的底气和耐心。


实践证明,只有采取融合发展的模式,才能既享受一般乡村旅游项目一三产业融合红利,又有效规避乡村旅游与工业产业的本质排斥,更好地实践“提升农村环境、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收入”的乡村旅游发展初心。


  1. 党组织引领,强有力模式构建管理体系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在党组织引领下,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性。例如木兰沟村,通过丘山谷工会联合会的建设,以党组织为引领,把村集体、农民合作社、酒庄、民宿经营者、创客等各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又有效梳理,并且实现日常运营的高效调度运转。在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下,各级工会组织致力乡村振兴,通过组织党工共建推进会、企业与村庄工会联谊会、工会论坛等系列活动,为推动乡村新旧动能转换谋思路、出主意、定目标,助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振兴、乡村文化和旅游振兴、乡村生态振兴。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组织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构建起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转,不断推动区域的资源整合、特色融合、产业联合,提升发展项目的安全系数和创收能力,实现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多赢局面。




Shape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