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沈阳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估研究

孙源爽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走进沈阳铁西工人村,进行田野调查,随机采访工人村居民,了解工业历史建筑群,深入了解老工人们的奋斗史,使我感触颇深。工人村保留的不止是一幢幢建筑,更是老工人们的一段独特的记忆,一段热血青年努力的缩影。独特的苏式建筑风格彰显了那个时代的风格,与中国特色的风格统一结合,使得建筑特征别具一格,另外对历史建筑群进行了价值评估,沈阳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最后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留性评述,以期创造更好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价值

1.田野调查

2021年8月28日,我来到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建筑群进行实地考察,工人村西起重工南街,东至肇工南街,北至南十西路,面积约13.6公顷,始建于1952年。在工人村考察拍照的同时,为了对工人村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我沿路采访了几个居住在这里的居民。

洪女士,原在沈阳电缆厂工作,单位分配到工人村居住,洪女士说工人村代表了她们那一代人的情怀,当时在铁西工厂上班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那时候铁西的火车都会开到工厂里面,还有工厂的机器声,很多骑车上班的人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现在工人村成了她们的标签,不少人会问她有关当年的事情。

另外我还采访了张先生,今年57岁,张先生在沈阳冶炼厂工作,被分配到工人村居住,张先生表示工人村承载着他最美好的回忆,绿化面积也很大,交通也很便利,当时可以说是很高端的居住地了。一开始跟张先生说话,他有点排斥我,问我是什么人,在我表示了自己是学生过来考察之后,他才开始跟我聊起工人村。张先生说其实当时住进来,一家四口人在20平方米的空间,有点过于狭小了。就算这样,工人村也不是谁都能住进来的,首批入选标准是根红苗正的老军人和劳动楷模。张先生又说工人村要搬迁,原来有四个建筑群体,现在只剩下两个建筑群了。可以看的出来,张先生热爱他的工作,热爱它的家园,对于我来说,这是有设计风格的历史建筑,对于张先生而言,却是他一辈子美好的记忆、汗水和梦想。

对于工人村的调查,我深刻地理解了工人们的心情,那种热爱的感觉是掩藏不住的,年轻的回忆:有自豪,有兴奋,又激动,还有不舍。对于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一个有温度的家。

2.工人村概况

1952 年 9 月根据毛主席“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工人的生活”的指示精神,沈阳市

人民委员会投资 1200 万元,开始工人村住宅建设,市政府将其命名为工人村[1],是解放后以苏

联居住区设计理念和方法为摹本,专门为铁西工人建设的生活新区。

工人村的平面整体布局: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整,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道路以网格的形式展开,有点“井”字形布置,跟建筑平行,建筑四周围合,中间有活动空间,包括亭 、健身活动场地等,这种布局空间给人感觉自由,无障碍。建筑的外立面是“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外墙采用的清水砖墙,屋面覆盖粘土瓦,而屋顶的山花,老虎窗和烟囱使整体建筑的天际线更加丰富多变。建筑立面的线脚也有微差变化,凹凸的缩合。一楼进户的门圆中带方,门上过梁处采用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符号—“回”字纹样,这些都体现出了苏式建筑风格与中国特色的风格统一结合。

我眼前的工人村依然如此,稍带着年代感的建筑,但是由于是老建筑,管线没有规则地挂在外立面墙上,使得整体的感觉遭到了一点破坏。现在的工人村更加融合了人们的生活,沿街一层被改造为花店,或者饭店等场所,都更加增加了这里的生活气息。中间围合的院落绿树环绕,有供人们休息闲聊的廊架,休闲娱乐的凉亭,孩子们的游乐园,晚上六点多,这里很是热闹。休闲锻炼的人们,景象一片祥和。

3.价值评估

3.1历史价值

沈阳铁西工人村至今已有 68 年的历史了,工人村见证了沈阳工业区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辉煌到衰落,工人村原来是一小片菜地,后来建成一直到现在变为了工人村街道。不管如何变迁,人们心中的记忆永远不会变。工人村周边一直在变化,然而工人村面貌依旧如初,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建筑,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过程,包括工业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依据,可以解释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与历史发展的证据与实物,所以说工人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3.2 艺术价值

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是苏式建筑,道路以网格的形式展开,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艺术的创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反映了特定时代,上世纪 50 年代建筑复古风潮。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偏向于借鉴苏联模式,表现“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觉得苏式建筑带来的就是最美好的回忆。在特定时代展现出当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形式,使得工人村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艺术就是源于生活的缩影。

3.3科学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原有的技术手段可能会被更新淘汰,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历史建筑,它的建造技术、保存手段、以及后期的维护更新这些等等都离不开我们的科学技术,历史建筑没有变,时代在变,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时代瞬息万变,本源不会变;以前的东西是这样,时过境迁,眼前的东西正是对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种对照,一种见证,也提醒着我们,科技是在进步的,我们更应该自强不息。

3.4文化价值

工人村历史建筑是工业文明的载体,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铁西工人村在当下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优秀文化与精神。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代表了优秀,如此高配置的建筑群,也是当时的时代楷模,也需要传承下去这种精神。建筑设计的风格也展现了当时工业文化的辉煌瞬间,文化需要被铭记,也需要被传承,所以说,工人村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3.5社会价值

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铁西巨大变革时期的人民日常生活,工业产业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正如采访的几个人所说,工人村是他们情怀的寄托地,记录了日常的点滴,生活来自日常的一点一滴,正是记录了这种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瞬间,才使得工人村这个建筑群具有了灵魂,让这里的人们有一种归属感跟安全感,这就构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优秀的工人们跟社会英雄一样令人景仰,保护这些建筑群,实则也是对民族精神,艰苦劳动的工人们的优秀品德的传承,这种社会凝聚力不可小觑,只有生活的点滴,这种简单朴实的品行才能感染到人们,使得我们在耳濡目染中前行。

4.结论

历史建筑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提倡去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利用,保护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以及缩影。包括现在很多的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可能是一段光荣的记忆,或者是一段不堪的岁月,或者是人们劳动的结晶,都想说明,历史不该被遗忘,现在应该不断进步。在充分了解它的建筑属性后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扩大影响力,也就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便达到了保护它的作用[2]。我总结出几点工人村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方法,分别是:功能的改造更新,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空间的改造更新,使街区环境符合功能的需求,满足人群的使用:立面形象的改造更新,强化历史元素,使街区历史建筑风貌更好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郭宝时. 发展与保护的博弈—近十年铁西旧工业区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研究[D]. 2014.

[2] 易维. 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发展[J]. 建筑与设备, 2011, 005(0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