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强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强度

华焱

青岛工学院 2663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高投入、高消耗与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能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这种对能源的高依赖性,也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1.32亿吨油当量,位居全球第一,单位GDP能耗3.1吨油当量/万美元,在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费国中位居第三,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占比60%,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分别占比19%、7%、14%。可见,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较大,但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以煤炭等低成本高污染的能源为主要能源,天然气消费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23%的水平。现阶段,虽然一些发达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已逐渐从煤炭等非清洁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但大部分地区仍以煤炭等作为主要能源投入要素,引发雾霾天气频繁和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为此,降低能源强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及弱化经济增长对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依赖,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

引言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既是全球化浪潮中的受益者,也是全球化的最大贡献者。中国具有巨大的人口规模、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密集的交通网络,积极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与国际投资,在自身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庞大的商品市场与高额投资回报。然而,伴随着能源资源约束趋紧与环境问题频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冲突愈加严峻。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做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的重大判断。在新技术革命冲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多重影响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呈现出常态化、复杂化与多变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断裂与延伸中,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值得关注。

1中国能源市场消费现状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予以重视。当前,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为主,其在能源消费市场中占比一直比较大。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为38.4亿吨,同比增长2.4%;原油产量为1.95亿吨,同比增长2.0%;天然气产量为19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电力发电量为77790.6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7%。在能源产量保持增长的同时,能源市场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原油产量,2020年中国进口原油量为54239万吨,同比增长7.3%,表明国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量非常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煤炭消耗量略有下降,但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其在能源市场消费中占比仍然较大。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28.29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56.8%。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能源消费市场存在能耗高、产能过剩等问题,尤其是在产业链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到能源流动,进而导致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2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对不同种类能源强度的影响

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对能源强度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型作用特征。进一步思考,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对不同类型能源强度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为此,将能源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分别考察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对两类能源强度的影响差异。其中,使用煤炭和原油作为非清洁能源,两者消费量之和与GDP的比值为非清洁能源强度。天然气在工业燃料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煤炭的1.7%,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低60%,因此以天然气代表清洁能源,其消费量与GDP的比值为清洁能源强度,回归中分别对其作对数处理。不同方法下,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均显示对清洁能源强度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非清洁能源强度的促进作用。说明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可以提高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效率,进而降低单位GDP清洁能源的消耗。与对清洁能源消费强度作用不同,当技术进步偏向于能源时,煤炭等非清洁能源的强度并没有下降,而是上升。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目前的能源现状处于“多煤少气”阶段,相对于煤炭等非清洁能源,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量较低,价格较高,故而当技术进步偏向能源时,厂商会更多地使用非清洁能源进行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性对非清洁能源的要素偏向效应占优,而对清洁能源更多体现的是生产率效应。这也间接说明,我国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技术还需进一步突破①。中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主要靠低成本能源推动,煤炭等非清洁能源消费量仍占据主要部分,其效率提升所带来的能源消费减少对资源与环境的意义重大。

3启示与对策建议

3.1加快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

  1. 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占GDP的比重。实现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必须大量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虽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显现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但这是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目前,中国大部分资源型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有领先优势,难以吸引到具有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劳动力,所以要加强资源型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培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第二,创新人力资本培育机制。推进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培育专业化、高技能的人才。对于有培养能力的大型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或学校,培育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人才。通过经济的开放来实现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以提升人力资本。

3.2依托市场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

在能源消费市场中,要积极倡导和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以公平竞争为基础,让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全面展开。在现阶段,应当打破能源在销售期间的垄断性问题,让市场化机制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针对从事能源行业的产业,需要在技术与资金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由于从事行业的门槛较高,这也就限定了能源行业会出现垄断的巨头现象。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期间,必须解决市场化和垄断问题,通过政府有效的管控,创造出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在逐渐放开能源价格管制的条件下,还应当保持垄断企业的监管,避免垄断企业随意定价的情况,倡导提升能源市场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以消耗煤炭等非清洁能源为主,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仅占据很小一部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一,各地区应注重对天然气等相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促进以煤等非清洁能源为主的生产模式向清洁能源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变,逐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有偏性技术进步的节能效应。第二,中西部能耗较高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建立企业间与产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增加能源的边际产出,提高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效应,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目标并行。

参考文献

  1. 段婧婧.完善中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22(01):27-33.

  2. 王林辉,杨洒洒,刘备.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强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75-87.

[3]余国,姜学峰,戴家权,王利宁,彭天铎.“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若干问题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21,29(11):1-8.

[4]陈岩,高艳云.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2):111-116.

[5]方源.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及其结构变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9(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