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探索

管茜

贵州省遵义市长征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图谱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图谱能在欣赏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启发学生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旋律、节奏、结构等。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他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关键字:图谱;音乐;旋律;教学

一、图谱教学难点背景介绍

1.单一边弹边唱,形式缺乏创新

我们目前强调“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教学方式,但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很少,使学生逐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另外,歌曲的内容选择有时因为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不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形象生动地告知学生,那么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歌词的含义,存在囫囵吞枣。

2.教师“潜意识”抵触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即便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上,因怕影响整个课堂效果,很多教师对这个环节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只字不提”。一方面很多学生因为识谱难度大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对如何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心中没底,就有意识地排斥甚至放弃了识谱教学。

3.“选择性”忽视《音乐新课程标准》针对识谱教学目标要求

将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适当调整,节省下的时间用于歌唱、欣赏、创作等,但一些一线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误认为在新课程下,识谱教学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了。于是,识谱教学渐渐地淡出了公开课观摩课的视野,甚至于在正常的教学中也难以见到它的踪影,这是一种误解。

二、图谱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乐感

音乐感知能力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图谱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学生通过乐谱的辨识与使用,能够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节奏,分辨不同音乐作品的特征,形成较为深刻的音乐感受力。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就可以为学生运用各种器具模拟不同的节日氛围里的声音,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音来判断民族节日特有的旋律,从而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刻的印象。

2.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独特的图谱系统,从而表达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激发出学生音乐潜能,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例如在作品《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欣赏大海的图片,为学生展示苍茫大海场景,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欣赏音乐作品,然后再让学生大胆的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融入用音乐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生动的演唱作品。

3.丰富学生想象力。

图谱教学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尽情的发挥想象力,为学生营造出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的教学环境,可以在图谱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图谱教学不仅解决了以往试音练唱中学生注意力不积极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图谱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插上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翅膀,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积极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三、图谱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技巧的方法探索

1.体验多样化课堂教学

1.1快乐学习,利用游戏激发识谱教学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生动活泼的游戏做枯燥的音乐技能训练的“代言人”,对提高识谱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的方法尤其适用低年段的学生。

1.2巧设问题,以节奏训练激发识谱教学潜能。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将节奏训练作为识谱教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谱潜能,为进一步的识谱唱谱打下扎实基础。

1.3器乐搭台,结合乐器训练固化识谱教学效果。识谱教学中音准的把握是一大难点,而乐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乐器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强化识谱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可以选择价格低廉、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的口琴、竖笛、竹笛等乐器适时地进入课堂教学。从长期的观察看,学过乐器的同学在音准、强弱、节奏等识谱表现能力上要普遍高过未学的同学。

2.抓住教学关键点,合理应用图形谱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旋律的把握、歌词记忆及意境感受是歌曲教学的关键所在[1]。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三个关键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应用图形谱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例如,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旋律把握以及意境感受能力,在教学《柳树姑娘》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借助点线类图谱辅助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歌曲旋律起伏的准确把握程度,正确感知音乐力度变化,教师可以在图形谱中通过画出嫩柳枝叶的形式,画出旋律的走向。柳树枝条在风中随风飘荡,就像乐曲的曲调一样,婉转悠扬。通过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结合音乐内容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树姑娘婀娜多姿的美态,从而快速地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方式,提高授课效率。

6242bfe125982_html_cf91f3d1c3df2a02.png

图1 图形谱

3.运用手势是较为良好的识谱辅助方法

柯达伊手势语可以通过7种不同手势来展示7种不同唱名。学生首先要熟悉柯达伊手势,通过手势变化来明确唱名的音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高、音程的旋律多加以把握。

比如,针对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唱名编制成儿歌并加以手势辅助。通过儿歌的朗朗上口来增添音乐识谱的趣味性及新颖性,帮助学生将唱名音高与手势相结合进行记忆,一方面体现了识谱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避免音乐知识的枯燥现象,激发小学生对音乐乐曲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识谱理论可以寓教于乐,更易于小学生接受。教师也可以通过改进游戏,使得游戏结合音乐元素来开展,类似击鼓传花游戏教学。可以通过音乐唱名的穿插,来增强小学生对音符唱名的识别能力。柯达伊手势一般情况多用于辅助音阶方面及音高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音准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提高在音乐课堂中小学生识谱教学的效果。

4.多媒体手段运用创设教学情景

在小学音乐课程学习中,节奏、音准、强弱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元素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内容。由于抽象的音乐内容不便于小学生正确理解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媒体图谱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音乐强度的变化,将抽象的音乐元素直观化地表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克服教学难点。

多媒体方法也是识谱教学的另外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视唱方面的练习。比如,在音程与音准、节奏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将音符卡片穿插于空白小节中变为曲调连接的视唱练习。音符卡片的来回变动可以形成新的曲调连接让学生通过反复变化的视唱练习来达成强化识谱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音乐创作潜能。再比如,在学习声音的长短时就可以借助电话铃(~~~~~~)与拍皮球声 (●●●●●)、瀑布一泻千里(------------)和雨滴(.........)进行形象地表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长短的表现形式。

四、结束语

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抽象的音乐形式以直观的内容表现出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图形谱类型辅助教学活动,不断探索并持续改进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课程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优化图形谱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婷.图谱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33).

[2]耿继秦.让音乐与图画串个门儿[J].中国音乐教育

[3]陈晓雯.图形谱优化音乐课堂教学[J] .艺术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