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太原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刘小丫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太原会展产业的发展情况。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山西会展的主要聚集发展地,坐拥千年历史,煤炭等工业资源,近年会展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但相较于中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关注太原会展行业的历史发展和现有的规模,会展的地方特色和受到的政府支持对会展行业的影响,并针对其不平衡与缺陷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太原市;会展行业;现状分析;建议


太原经济受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固有结构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2019年GDP在全国省会中只排第26位。2007年,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召开,是太原市,也是山西省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的大型会展。2008年太原市成立山西第一家会展行业协会,2016年太原市会展工作办公室牵头建立会展联席会议制度,同年出台《太原市会展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山西省会展行业协会成立,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政发〔2016〕59号),每年安排1000万元会展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太原市会展业在利好政策中迎来了发展机遇。太原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举办9届,2017年升级国际田联铜标赛事;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山西省第一次举办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国(太原)国际能源博览会,致力于打造国内外能源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构建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中国能源产业体系。

在2020年5月,山西省商务厅鼓励出台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山西省会展业尽快复苏。会展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是省级财政设立的,用于促进全省会展业发展的专项奖补资金。从2016年至2020年,山西政府在不断的加大投资力度,重视会展行业的发展,希望可以打造出一张优秀的山西宣传名片,带动山西本地各方面的经济发展。

1太原会展产业规模

太原地处中西部,受地理和经济的制约,会展业发展缓慢。尽管近年来创办和举办了一批展会活动,如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中国(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但总体上来说,太原会展业发展的规模和总量还偏小,会展业发展较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较为滞后。太原市会展主要集中在三大展馆,即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省展览馆和中国煤炭博物馆,其中两个展馆都以煤炭命名,具有较狭窄的定位。

从行业的角度看,山西的会展活动和办展企业数量都在增长。近几年,展览面积、从业人数以及规模、档次等指标均以20%至30%的速度逐年递增。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拥有较密集的山西省会展资源。2019年,山西共举办了34个展览,展览总面积约70.45万平方米。其中展会规模最大的是第十三届中国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展览面积达6.65万平方米。2019年11月,《2018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在111个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排名中,太原排在第10位,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为27.451。

1会展产业发展特色及缺陷

1.1太原会展产业发展特点

山西省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铁鹰表示,对于山西会展业的定位,一定要紧密结合山西的产业优势和历史文化特点,突出山西会展业的发展特色。山西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产品,比如山西杂粮,朔州骨瓷,老陈醋等等。近年来,山西省举办的“山西品牌中华行”等活动,将山西的一些特色产品推广至全世界。

1.2太原会展产业发展缺陷

(1)会展行业人才缺乏

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由于大规模高档次的展会很少,再加上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展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漏洞。省内只有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等高职类院校开设了会展类相关专业,且个别年份会展专业学生不足10人,导致专业性人才输送不足。

(2)会展规模受场地限制

太原市目前最大的展馆是太原市煤炭交易中心,室内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室外面积1.5万平方米,在引进大型展会方面很受制约。

(3)太原会展知名力度较差

太原举办的中国(太原)国际汽车展览会、山西医疗器械展览交易会、山西建博会等展会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省内及周边,只有中国(太原)国际能源博览会等个别展会在全国范围内比较知名。并且太原展会主要指围绕着煤炭来进行,而山西的历史,文化,饮食特点,音乐特点,几乎没有在会展行业得到发扬。

(4)没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会展结合的便捷

会展业务还是以传统线下业务为主,对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及会展内容的数字化转型还不够。如场馆信息资源库、展期安排系统、基本设施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展馆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在的短视频媒体,各大社交网站上都有种种会展的宣传投放,尤其以北上广为甚,但山西在这方面的运营力度明显不够,导致前期造势较弱,后期发展不易蓄力。

2针对发展前景建议

2.1以政府方针为导向,积极参与产业转型和体制完善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就山西会展业而言,在吸引外地成熟会展的同时,应加大对本地会展企业的扶持力度,政策落地时才更有针对性。比如,展馆运营成本大,政府对于一些收费项目可给予公益性标准待遇,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会展经营环境。提升会展业在太原市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政府引领扶持,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强化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产业链建设,实现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形成一业带动百业兴的良好态势。这样才会调动承办方的积极性,促进山西省会展业的跨越式发展。

2.2以山西特色为中心,建造多元化会展结构

以煤炭资源,晋商文化两大近现代山西名片为依托,首先形成山西会展品牌的底色;之后加大宣传蒙山,晋祠,双子塔,长风商务区,汾河等有新有旧的太原及周边建筑地标,带动旅游品牌;再依靠晋阳5千年历史遗留和山西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大力推行“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历史特色;同时带动山西特产红枣,小米,品种繁多的面食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繁荣。

依托晋商文化艺术节、“晋风晋韵”一园一品文化节、国际面食节等,设立晋商文化、传统饮食等各类会展,不断拓展会展范围,大力开展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会展,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意产业。从“文化资源大省”转变为“文化产业大省”。

2.3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吸引国内外优质展商及人才

引进或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会展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同时相互学习,发展本土的已有会展企业,共同策划举办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展览,吸引更多的会展行业在山西驻足扎根,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三方应联合起来,高度抓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构建本科、大专、高职、技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层次、多元化人才梯队培养,在更多的高校开设相关的学科培养人才。开设大力实施人才引进策略。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策划管理人员加盟并选派有潜力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和现代技术手段等。

2.4以线上线下为融合,宣传山西的品牌会展

线上线下融合是新会展的重要特点,也是会展业势在必行的转型变革方向。线上会展便捷,受众人群较广,并且可以个性精准推送,智能化分析客户需求。利用互联网统计点击量,分析企业的偏好、进行品牌建设、实现客户数据科学管理、有针对性的发送商品广告及信息等目标,方便了前期宣传蓄力线上会展有极大的便捷性,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投入还会越来越低,然而线下会展具有场景社交、真实体验、深度交流的不可替代性。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发展趋势,山西会展业应当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在线上会展方面,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安徽省首个5G+智慧工地体验馆落地合肥滨湖会展中心项目[J].建筑,2020(18):64.

[2]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举办[J].智能制造,20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