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视角下的高校节能减排制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低碳生活视角下的高校节能减排制度探究

邴磊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206)

摘要:本文从低碳生活视角下,探究高校节能减排制度的建设。通过阐述高校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了解到新形势下高校需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接着提出相应的制度制定措施,从监管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行为准则制度这四个方面展开说明,希望促进高校节能减排制定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低碳生活;高校;节能减排;制度

2008年,低碳生活理念走入大众视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环保意识逐渐觉醒,主动接受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现阶段,高等教育必须做好典范和先锋,加强低碳理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约意识。同时,在高校校园中构建低碳、绿色、环保的环境,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1. 高校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1. 实现高校低碳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从全国高校节能减排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校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各个环节中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第一,教室资源安排不合理,利用率低,且水电严重浪费。第二,教材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缺乏环保意识。第三,教学过程中需要复印多种资料,而材料文印中浪费严重。第四,学生没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学生宿舍中存在严重的水电浪费问题[1]。第五,白色垃圾到处都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环保意识,这是实现高校低碳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1. 传播低碳生活理念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生活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实施流程。虽然低碳观念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阻力。而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沿阵地,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高校不仅仅要教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播先进、健康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理念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引导学生接受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从而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1. 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高校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与社会需求相符合,而且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在新时期,高校的现代化发展不光在于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等硬实力方面的发展,更在于先进理念和前瞻眼光。高校低碳生活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整体实力,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前进深度。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校区能源设备等物资的消耗速度增快,能源开支逐年上涨[2]。而这其中,不合理的浪费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不但导致地方各个高校的长远发展受限,而且不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高校节能减排制度体系的构建

  1. 建立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体系

高校节能减排监管体系是保证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明确校园内各项节能建设的目标。其次,进一步形成节能环保的系统化、科学化理念,做到严格落实,人人负责,从而避免工作走入误区。最后,建立健全高效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体系,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有效性。对于监管制度,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能源消耗监测、统计、审计以及公示[3]。在监管制度体系下,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必须做好各项能耗数据的收集,保证在标准消耗范围内。同时,妥善处理监管制度体系和能耗数据收集、检查、统计等关系。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监管制度,保证权责分明,实现最佳工作管理状态。

  1. 合理制定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成功建设节能减排制度的高校经验为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和实施制度,从而实现良好的制度效应。但是,制度构建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为统一性,高校必须在统一部署下,各部门协同工作,形成合力,进而制定完善的项目运行管理和实施制度。这是高校节能减排工作项目的重要组织保障。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设计规划不合理,调试工作不到位,招标暗箱操作,实施形式主义等。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合理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来解决。通过管理制度的约束来有效促进高校校园节能减排监管体系的运转,实现良好的工作效果。

  1. 构建节能减排激励制度体系

低碳生活方式不是一项政策,而是需要个人道德意识约束,进而践行。而公正的制度会对人们形成积极的影响。在公正的制度下,人们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内陆则较低,这就导致不同高校之间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一定的激励,来促进各大高校积极制定措施来提升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水平。并且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帮助经济落后地区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过经验分享、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经济落后地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而对于一些有能力但是不愿意做好的高校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工作出色的高校给予充分的奖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各大高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1. 制定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

高校内贯彻落实低碳生活理念离不开制度层面的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因此,高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宣传节能减排理念,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到家园保护中。通过讲座、活动、思政课堂等形式普及节约知识,激发节能环保意识,从而使师生形成环保、节约、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校园的构建。同时,加快制定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制度,严格规范师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师生形成节约纸张、节约水源等节约行为。并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掌握节能知识,学会节能方法,从而正确践行低碳生活。此外,可以树立高校典范,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进而形成节能环保的校园风气。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阵地,对学生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从高校自身发展来说,健全节能减排制度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高校现代化。从国家层面来说,推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更好的促进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低碳生活视角下,构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妍. 低碳视角下高校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8):1.

  2. 甘本鑫. 浅谈低碳校园建设与校园低碳生活方式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2021(2016-12):165-167.

  3. 徐本鑫. 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路径与制度设计[J]. 2021(2013-1):87-91.


作者:邴磊 ,男,1978.12.10生人,研究生学位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是建筑工程或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