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3
/ 2


建筑学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黄立成

广州杰奥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促进建筑学专硕已经逐步成为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其更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学专硕的师资应具有“双师型”特征,其培养模式多元,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产教融合的建筑学专硕培养模式之一。苏州柯利达装饰研究生工作站通过多种途径,对进站研究生进行一体化设计、BIM应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等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并通过安排研究生参与竞赛、公益项目等,多渠道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生工作站

引言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内生动力,教育要始终为社会发展服务。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以高新科技和现代产业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落实国家制造业强国发展方略,我国急需一大批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关联度最高的教育类型,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对接,以满足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概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处于同一层次,但是两者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有所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即被纳入美国国家学位教育系统。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受美国的影响。1991年起我国即开始了专业学位教育,当时主要针对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实施非全日制培养。2009年开始,除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少部分专业学位招收在职人员以外,其他专业学位均开始主要招收全日制培养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2009年占比约10%,2012年占比超过1/3,2015年占比达1/2。自此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硕士成为大势所趋。

2建筑学专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2.1专业课教师与能工巧匠相互配合

院校与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建立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实现目标融合,还要实现队伍融合。院校拥有教学名师、科研人员等智力资源,企业拥有技术技能大师、专业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等。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大力促进院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双方的专业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通过赴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不仅能够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助于反哺教学。除了对接企业,教师还可以加入行业协会,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开阔眼界。另一方面,院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等为兼职教师,为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出谋划策,并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授课、教研、指导学生实习等任务。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同时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双方的合作育人关系,提升教师素质和育人质量。

2.2产教融合是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程造价专业实际上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的应用型专业,如果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将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时代下的工程造价专业必须以高素质、强技能、牢基础的培养标准才能够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产教融合的教育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实训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专业教师的指导引领下使得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进一步地扩宽,从而真正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推进了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持续发展。

2.3装配式建筑与装配化装修专业知识的学习

他们负责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材料部品及暖通设备工程等章节内容的整理。通过对各种相关标准规范的阅读梳理,研究生不仅掌握了上述章节内容的相关知识,还初步掌握了标准规范的编制要求与方法。参与验收规程编写的2名研究生在后续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时,由于对相关标准比较熟悉,对项目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刻,避免了很多技术性错误。

2.4统筹专业建设与生产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围绕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院校要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强化专业课程与学科体系建设,统筹规划专业建设与生产实践。首先,在专业建设中体现职业性。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是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设置的职业导向性。对此,院校可以按照职业分析结果科学设置专业,或者将现有职业进行归类,按照职业群设置专业。其次,将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有效衔接。院校要面向当地的重点行业企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产业发展方向和行业最新需求,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构建专业退出机制,适时将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专业移出专业群。最后,发挥产教融合对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围绕产业群构建专业群,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授课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

2.5师资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防线,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是搞好教育的基础。产教融合背景下,合作企业需面向高校,采用混编的方式,结合企业特色采取鲜明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校企进行联合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观摩以及师资培训等方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可实现学工的有效结合,如此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打造高校师资队伍并非朝夕之功,各院校应适时优化改善措施,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为人才培养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

结语

通过一些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当前时代下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改革必经之路就是产教融合。只有充分将产教融合实施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以企业行业具体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以及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入地与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让工程造价专业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艳峰,贺佐成,叶雯,等.基于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58-63.

[2]骆乐,徐锦华,杨传光.基于“造价咨询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四川建材,2020,46(8):213-214.

[3]王功勋,祝明桥,曾超峰,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0-81.

[4]冯建新.“1+X”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鲁班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20,3(10):182-183.

[5]张飞燕,汪国辉.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