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的创造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戏曲演员的创造思维的培养

胡兵

(榆林市横山区民间艺术与戏曲研究所,陕西榆林, 719000)

一个演员对观众有吸引力,正是由于他们在艺术上的独创性。没有创造,就没有戏曲艺术的今天。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力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出戏”的关键,在于有好创造,好的创造在于演员创造力的激活与发挥。当前,受众多新型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许多传统戏曲处在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之中。困境需要创新来克服,而戏曲表演的创新又与个体演员的创造力息息相关。所以,培养戏曲演员的创造思维,是当前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下文首先剖析戏曲演员难以发挥创造思维的限制因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养戏曲演员创造思维的方法与对策。

  1. 戏曲演员的创造力对戏曲传承的作用

1、有利于新流派的产生

唯有创造才能使艺术具有活力,创造的主体是人,演员是承担起这一重任的不二人选。这里强调出了创造力的强弱关乎大局,小了说是一出剧目的成败,大了可以说关乎戏曲艺术的发展。“流派,是艺术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流派的多样化,是艺术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无论在哪一门艺术中,流派的形成都需要有一定的创作基础和社会条件。流派的繁荣象征着戏曲艺术的兴盛,流派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表演风格的确立有益于流派的繁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依靠的就是流派的力量,通过流派去传承戏曲,通过流派去发展戏曲,流派是时代的产物。流派的繁荣是戏曲艺术繁荣的景象之一,流派的消亡是戏曲艺术衰弱的先兆。总结流派减少,戏曲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领军人物,再进一步追究下去,也就是文中反复强调的演员创造力低下的问题。戏曲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导演难以成就没有创造力的演员。演员不能正视自身所处的历史地位,也就难以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好作品。现在的青年尖子演员也应有意识地团结艺术、经济、策划、管理等一班人,形成长期稳定志同道合的强力集团,才能在创作中产生鲜明而和谐的艺术风格逐步创立流派。而主演本人以德化人的人格魅力和善与人同的团结艺术,则往往是形成强力集团的关键因素。”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综合能力极强,善于集中社会各类优势资源为我所用,集中集体的智慧凝练风格并形成流派。

  1. 有利于剧种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繁荣

演员创造力的激活与发挥,是流派产生的必要因素,流派的繁荣是戏曲艺术兴旺的标志。因此,人是剧种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戏曲是对所有剧种的总称,每个剧种是戏曲的一个分子,而剧种的分子是他的流派,流派又是以演员作为其主体对象。流派、剧种、戏曲的繁荣无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层层递进的结果。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需要兴旺的剧种,剧种需要兴盛的流派,流派需要系统完备的艺术风格作为支撑,艺术风格的建立需要以表演为中心的演员创造力的发挥。繁荣是建立在多数量、高质量的基础上的,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戏曲的繁荣发展需要两个方面,即精于继承与善于创造。所谓精于继承就是前辈们一再告诫的是捏碎了我变成你,而不是捏碎了你变成我。亦即择善而从,适我者取。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贵者胆,所要者识,运当则通神。

二、当前限制戏曲演员发挥创造思维的因素

1、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限制了演员创造意识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戏曲都采取“师傅带徒弟”的言传身教方法来进行传承。不仅身段上的一招一式都由师傅亲身指教,而且唱腔里的每一个字,也都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来分别示范其行腔之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利弊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其有利之处在于能够把前辈所创造并积淀的艺术经验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能够保障戏曲艺术传承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其缺点则在于学生的艺术思维被限制在对前辈大师的模仿之上,重因袭而轻创新。所以在舞台表演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创新,甚至不知为何要创新。在这种严格的师承制度下要发展戏曲演员的创造思维,自然是比较困难的。

2、当前戏曲的艺术创新瞻前顾后趋向保守

面对大众传媒、信息网络所带来的视听娱乐及文化消费的剧烈变革,在农耕文化背景下传承了数百年的戏曲,在创新与变革之间显得瞻前顾后,手足无措。一方面,为了适应观众已然变化的欣赏口味,戏曲界认识到必须要展开新的创造;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艺术上的新创造会让戏曲的唱腔和身段程式变了形、“走了样儿”,导致戏曲“戏将不戏”。在作为戏曲创新标杆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刚推出之际,曾有批评之声纷纭响起,甚至指斥该剧“毁了苏昆一代”。在这种整体趋向保守的背景下,戏曲领域新的艺术创造自然就难结硕果了。

  1. 戏曲演员培养创造思维的方法探究

1、研习前辈艺术家创造案例汲取成功经验

当前戏曲演员的艺术创造虽然面临口传心授这一教学方式的制约,但其毕竟已沿用百年之久,久经艺术实践而证明了其合理性。所以,要在戏曲教学中完全变革口传心授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就需要戏曲演员采取扬弃的观点,有意识地摒除口传心授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潜心研究前辈名家的戏曲艺术创造案例,以此启迪创造思路并汲取成功经验为己所用,就成了戏曲演员培养创造思维的必由之路。戏曲艺术固然讲究师承,但是也在不断地产生新变,这已被近现代中国百余年的戏曲发展史所证实。从梅兰芳大师创造青衣行当新腔的成功案例中,青年戏曲演员就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其一,戏曲是一直因创新而发展的,不应囿于前辈言传身教的师承,而应根据时代风尚的变化大胆创制新腔,才能取得艺术的成功;其二,京剧中的诸多客腔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表现力。应积极探索促进各种客腔与皮黄腔等主腔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便创造新的戏曲音乐表演程式。由此可见,以前辈大师为楷模,向其学习创新戏曲表演艺术的方法,是青年戏曲演员培养自身创造思维的可行之路。

  1. 以身段为突破口创造新的戏曲

表演程式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性艺术,所以身段也是戏曲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戏曲就是以唱腔之“歌”以及身段之“舞”综合起来,完成“演故事”这一任务的。对于唱腔,历代的戏曲名家都在进行着渐进性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文革时期,以革命现代京剧为主导的新剧创作风潮,也为传统戏曲增添了许多新腔。目前,戏曲界对于革命现代戏创腔创调的意义和价值,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应成为戏曲表演艺术创新的障碍因素。鉴于创造新腔新调牵涉面较广,阻碍因素较多,实非易事。那么在当前,个体演员尤其是青年戏曲演员,就可以把戏曲表演创新的方向放到身段动作方面。在戏曲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承并积淀下来了以“四功五法”为支撑的一套程式化身段表演动作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程式化的身段动作足以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而赢得喝彩与掌声。然而在观众欣赏品味已然大大提升的当前时代,传统的程式化表演动作因其具有公式化的单调性,已不能适应观众的欣赏趣尚了。而与此同时,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作却得到了明显的丰富和发展。青年戏曲演员应大力拓展自身艺术视野,采取兼容并包、转益多师的态度,转向古典舞等姊妹艺术学习其成功的艺术经验,发扬自身的创造意识,在保留传统程式身段审美要素与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舞蹈动作形态,来创造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心理的全新的程式动作。由于向古典舞取经来优化戏曲身段程式,可以在一点一滴的舞台实践中由演员来逐渐摸索,故而以身段为突破口,创造新的戏曲表演程式,也是培养戏曲演员创造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