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曹富华

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 251500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改进教法和指导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阅读教学的过去与现状以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1 阅读教学的过去与现状

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无外乎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教学两部分。而这两部分无不与“读”密切相关。

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是训练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这种敏锐的感觉靠什么获取呢?读,“读的功夫,我是认为非常重要的”(朱自清)。在读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熏陶,而且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悟性好的学生还可从中悟出作文的窍门,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显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凡是语文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从平时的阅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抓好了教学中“读”这一环节,你的教学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然而,一直以来,读实际上成了被语文教学遗忘的角落(指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上,根本听不到“书声”。

回顾阅读教学走过的历程,原先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像是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其教学的结果常常是“老师是‘明明白白我的心’”,学生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是“填鸭式”“满堂灌”不好,甚至有人毫不客气地喊出“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故作惊人之论。于是老师们又变着法儿进行课堂改革,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法,诸如“启发式”“谈话式”等,总之,“独角戏”似的一言堂减少了。但随之又产生了另一种现象:“满堂问”或“满堂练”。偶尔有几节斗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所谓“好课”,细品起来,本是教师先设好一局,然后千方百计地去做一场“请君入瓮”的游戏。究其实,依然是在围绕着“讲”做文章。满满的一节课,却听不到琅琅的书声,这还是语文课堂吗?

阅读教学的这些情状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关照,也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新课标的出台,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让老师们明白了:在历练“工具性”的同时,也应充分体现对“人文性”的关照。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教学尝试和研究在全国方兴未艾,其中阅读教学改革创新的声音在整个新课改苑中显得异常嘹亮。读,是一门艺术,读得好,就可以使读者在享受语言妙趣的同时,感悟到匿藏在语言背后思想情感,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1 丰富阅读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已经逐渐摆脱只单纯分析文章结构框架,越来越看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过要想达成理想的培养效果,需要教师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以便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设立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跳出文章结构,让学生自由的阅读,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之后再通过讨论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适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使得他们对课文理解更加的全面。

2.2 重视学生地位,发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取乐趣、完成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去设计和开展教学,促使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生活建立密切的关联,让学生有学的欲望,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响应新课标号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并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悟和体验。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时,教师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人物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体会内心独白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己去梳理小说情节,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硬汉的“硬”体现在哪些地方,哪些方面体现了老人永不服输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观,最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海明威的其他小说,进而对比他笔下的硬汉与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以深入理解自强自信、永不放弃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教师这样做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品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3 阅读经典文本

经典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认识到经典阅读的意义,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丰富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对事及对人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故事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时代意识,认识到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成长,为学生选择适用性较强的经典阅读素材,为学生开辟学习新天地。

2.4 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增长见识

阅读是一项集读与思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输入活动。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有所收获,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联,而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是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促使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重点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阅读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读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

如在教学《苏武传》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导入环节欣赏歌曲《苏武牧羊》,借助歌曲让学生了解苏武历尽艰辛仍持节不屈的精神,引出“家国情怀”这个主题,然后再讲述课文。在讲述了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文言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的外交官”的材料,并思考问题:外交的重要性?外交官都需要哪些能力和素养?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主动思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高品质的学习,进而顺利、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芳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链”设计浅析[J].新课程,2021(49):199.

[2]陈述卿.以促进农村高中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为核心的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6):85-86.

[3]陈建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中学教学参考,2021(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