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应用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脑肿瘤应用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探讨

陈春梅 江华 石岩峰 程彩虹 周欣彤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 分析脑肿瘤应用磁共振弥散(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脑肿瘤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70例患者均给予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 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检出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均基本一致(P0.05);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发病部位的ADC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 结论 给予脑肿瘤患者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清晰描述脑细胞结构变化,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弥散;波谱分析技术

脑肿瘤又被称之为颅内肿瘤,主要分为继发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两种类型,原发肿瘤的发生部位主要为颅内脑膜、血管、神经、脑附件以及颅骨等,恶性肿瘤经由患者机体其他部位扩散到脑部被称之为继发肿瘤或者转移性肿瘤。该病可发生于任意年龄段,其中成人所占比例约为85%。常规磁共振技术辅助检验作用,但是其具有局限性,波谱分析技术具有非侵入性,该技术能够有效测定出脑部相关区域存在的代谢产物浓度,并对其波谱参数进行分析,提供精准、全面的组织病理信息和生理信息[1]。本次研究以脑肿瘤患者为对象,分析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诊断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0例脑肿瘤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70例患者中有男33例,女37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57.18±5.89)岁。70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为有28例为星形细胞瘤,有17例为脑转移瘤,有25例为脑膜瘤。

1.2方法

70例患者均给予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查:选取飞利浦1.5TMR机以及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先给予患者常规磁共振扫描,然后展开质子波谱分析。设置SE序列参数:T1WI序列:将TE设置为15ms,TR设置为500ms;设置FSE序列参数:T2WI序列:将TE设置为103.5ms,TR设置为3800ms;将FOV参数设置为20cm,层厚为5mm,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1mm。设置EPI-SE序列DWI横轴位参数,将TE设置为91.3ms,TR设置为5000ms,层厚为5mm,层间距为1mm。将FOV设置为20cm,带宽设置为22KHz,矩阵设置为256×256。选取点分辨波谱分析法展开氢质子波谱分析,医务人员可以应用饱和脉冲水抑制法对信号进行采集,将TE设置为32ms,TR设置为1500ms,采集次数为189次,将体素大小设置为2cm×2cm×2cm,成像时间控制在7min。于瘤体实质处放置体素,将对侧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在给予MRS检查后,均在DWI后采取增强检查。计算两组ADC值,同时采取波谱分析对所有患者的肌酸(Cr)浓度、含胆碱化合物(Cho)以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等指标展开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效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观察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出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的例数,计算对比两组检出率。评估不同脑肿瘤类型ADC值变化情况:观察记录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发病部位以及其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展开组间对比[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62317d8301617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62317d8301617_html_f29eeb0c31e4c65a.gif 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效果

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检出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效果[n(%)]

组别

例数

星形细胞瘤

脑转移瘤

脑膜瘤

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

70

27(38.57)

16(22.86)

24(34.29)

手术病理

70

28(40.00)

17(24.29)

25(35.71)

62317d8301617_html_f29eeb0c31e4c65a.gif

/

0.030

0.040

0.031

P

/

0.863

0.842

0.859

2.2 分析不同脑肿瘤类型ADC值变化情况

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发病部位的ADC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不同脑肿瘤类型ADC值变化情况[n(62317d8301617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组别

例数

星形细胞瘤(×10-4mm2/s)

脑转移瘤(×10-4mm2/s)

脑膜瘤(×10-4mm2/s)

脑肿瘤

70

13.92±3.15

12.22±2.87

13.33±3.13

对侧正常组织

70

9.57±1.68

9.17±1.70

9.29±1.98

t

/

10.195

7.650

9.126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在为肿瘤患者展开DWI检查时,在b值增加情况下,患者的图像弥散权重也会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对比度,提升DWI敏感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获取的图像信噪比与b值大小成反比,在采取DWI对不同脏器展开检查时,其b值选择具有些许差异,就人体脑组织而言,通常情况下将b值设置为1000s/mm2。脑肿瘤临床发生率高,患者具有较高风险性,该病患者分级以及肿瘤性质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临床预后。采取常规MRI检查,尽管具有一定价值,但是难以解决在诊断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给予脑肿瘤患者DWI诊断,在定量以及定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分析患者病情,能够显著提升脑肿瘤诊断效果。脑膜瘤患者的DWI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可能是低信号、等信号或者高信号,该病患者的ADC也存在一定差异,经研究显示,ADC值高低和患者的肿瘤细胞密度之间具有相关性,细胞密度越大,患者的弥散受限性就越高,进而致使DWI信号出现增高趋势。如果脑膜瘤为良性,则其密度相对来说较为稀疏,肿瘤内部含有丰富的细胞包浆,核浆和核仁也相对较小。给予脑肿瘤患者1H-MRS检查,能够精准反映出患者的组织代谢情况,医生能够根据检验结果,明确疾病类型,同时判断肿瘤性质,并于为后续治疗提供精细化信息依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检出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均基本一致(P0.05);星形细胞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发病部位的ADC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说明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脑肿瘤诊断效果,准确区分疾病类型和性质。

综上所述,给予脑肿瘤患者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清晰描述脑细胞结构变化,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碧强. 前列腺癌应用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吉林医学,2020,41(9):2207-2208.

[2]关松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学,2020,26(2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