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分析

1 丁俊 2 王浩

1 重庆市开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5499

2 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 5720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肺部肿瘤患者共83例,依照电脑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41例,实验B组42例。实验A组患者应用X线片诊断,实验B组患者则应用CT诊断,以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参考标准,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诊出准确度、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病理检查显示实验A组患者中33例良性以及8例恶性,实验B组患者中34例良性以及8例恶性,实验A组患者诊出27例良性(81.8%)与5例恶性(62.5%),诊出准确率为(78.1%),实验B组诊出32例良性(94.1%)与7例恶性(87.5%),诊出准确率为(92.9%),对照两组的诊出准确率,P<0.05。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CT检查,能够为患者病症情况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检查,为临床病症种类的诊断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判定依据,帮助推进患者后续治疗护理的用药准确度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射诊断方法;良性肿瘤;肺癌;应用效果


作为吸烟人群、长期接触危害性气体人群以及放射线过量接触人群高发的恶性病症,肺癌的发病以及致死率逐年攀高。肺癌的主要病症表现包括咯血、胸部疼痛、嘶哑以及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日常体感造成极大不适的同时危害其生命健康[1]。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其治疗时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病症早期接受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抑制病症情况的恶化,预后较好。为提升患者病症类型诊断的准确性,帮助患者能够及早接受对症治疗,减少误诊等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我院特抽选肺部肿瘤患者83例实施差异性诊断实验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所接收的肺部肿瘤患者共83例,并且依照电脑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41例,实验B组42例。实验A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5-75岁,其均龄为(65.94±9.58)岁,应用X线片诊断,实验B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4-75岁,其均龄(65.03±8.99)岁,主要应用CT诊断。排除标准:①对本次诊断实验配合度过低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肿瘤病症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差异性诊断实验。将实验A组与实验B 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按照规定流程对所有被选取为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入院登记后,对实验A组的患者应用X线片诊断:①护理人员须引领患者至实施X线片诊断科室,在检查实施前示范并指导患者正确的站立检查姿势,告知患者保持正确站姿后护理人员须立即退出检查室。②检查医师须将设备调设为正常的检查参数,即电流:28mA-32mA;电压:60kV-70kV[2]。调设完成后即刻开始拍片检查,护理人员在此期间须严密观察患者的检查状态,若患者姿势不规范或者是出现严重的不适情况,应当立即停止检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于实验B组患者则应用CT诊断,具体内容包括:①设备选择:双层螺旋CT机。参数调设:电流95mA;电压150kV;扫描距离为2mm;层厚1cm[3]。②检查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并帮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台,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接到医师提示后须配合闭气检查好。③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检查医师须在给予患者闭气提示后对其肺部实施迅速的扫查,在发现患者检查区域的疑似病变处后,可通过注射造影剂实施进一步检查。

对于两组患者的诊断成像,由2位影像科医师对其实施系统性分析[4]

1.3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诊断方式下患者病症类型诊出准确率对比

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显示其中包括61例良性、22例恶性,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病症诊出准确率相较于实验A组的患者来说明显更好,P<0.05,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不同诊断方式下患者病症类型诊出准确率对比

组别

N

良性肿瘤(nA=33,nB=34;%)

肺癌(nA=8,nB=8;%)

准确率(%)

实验A组

41

27(81.8)

5(62.5)

32(78.1)

实验B组

42

32(94.1)

7(87.5)

39(92.9)




9.2382

P




<0.05

2.2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

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检查结果中对于病症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状况相较于实验A组患者来说更加良好,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

组别

N

良性(%)

肺癌(%)

特异性

敏感性

特异性

敏感性

实验A组

41

32(78.1)

33(80.5)

33(80.5)

32(78.1)

实验B组

42

39(92.9)

40(95.2)

38(90.5)

38(90.5)


4.239

4.892

4.265

4.293

P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肺癌的主要病症表现较为明显,但容易与其他呼吸道病症混淆,凭借单纯的病症观察难以准确区别出患者病症的具体类型[5]。肺癌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器官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其预后效果与患者病症的治疗时间密切相关,为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症,应当采取准确性高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实施检查,最大限度降低误诊或者是漏诊等危险情况,以便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根据本次差异性护理实验研究的表格数据可知,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CT检查,能够为患者病症情况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检查,为临床病症种类的诊断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判定依据,帮助推进患者后续治疗护理的用药准确度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秋.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与良性肿瘤的对比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7):183.

[2]吕淑玲.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与良性肿瘤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175.

[3]韦世举.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比较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153-154.

[4]周宇.不同放射诊断方法鉴别肺癌与良性肿瘤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6):128.

[5]李炳荣,王海林,周利民.不同放射诊断方法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04):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