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马文莉 高小红 翟晶国

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 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 2018年 8 月至 2020年 8 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患儿 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小儿外科护理中的缺失现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缺失现状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环境设备因素、教育培训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工作任务因素、沟通因素等。

结论: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应加强护患沟通,医院应注重对环境设施进行改造,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确保小儿外科护理安全。

关键词: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防范

前沿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的基础要求,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儿科面对的是小儿患者,由于患儿缺乏行为能力,对自己的疾病状况、感觉等描述不清楚,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护患纠纷也比较突出[1]。为探讨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2018年 8 月至 2020年 8 月收治发生护理纠纷的外科患儿 1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 8 月至 2020年 8 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患儿15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性 74 例,女性78 例;年龄 2-11岁,平均(6.41±1.27)岁。

1.2 方法

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小儿外科护理中安全事件发生时设备运转状态及人员状况及时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梳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全过程,并找出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根据其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防范对策。

2结果

根据对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在小儿外科护理中缺失现状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设备因素、教育培训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工作任务因素、沟通因素等。其中环境设备因素占据 31.82%,工作任务因素占 11.50%,组织管理因素占 24.10%,教育培训因素占 29.67%,沟通因素占 2.91%。

3讨论

3.1 护理缺失现状

首先,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因为护理人员逐渐趋于年轻化,很多护理人员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加上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及操作技能水平不足,造成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高,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其次,患儿依从性低。因为儿科患者较为特殊,缺乏较强的认知能力与自身表达能力,护患之间极其容易因为沟通困难造成护理工作效率的低下[2]。最后,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儿科患者数量较多,很容易出现护理人员人数不足无法满足患儿实际需求的情况,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无法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加上医院未能及时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管,留下了较多缺失现状。

在患者自身因素方面,具体体现在:有的患儿性格比较暴躁、任性,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影响了治疗效果,由此可能会引发护理纠纷。

患者家属因素:患者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治疗效果要求快、好,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效果欠佳等情况,会认为医护水平差或治疗不合理等,有的患儿家属对这种情况有敌对表现,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①病房环境:小儿外科病房设置和成人相似,但小儿患者活泼好动,如攀爬窗台等,致使护理缺失现状发生;②临床药品:儿科药品种类繁多,液体输入、药品服用等均未针对儿科制定规范,导致护理人员给药期间出现错误;③护理职业:由于临床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降低护理质量。

3.2 安全防范措施

第一,对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专业培训:在小儿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了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确保护理质量,医院应加强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学习能力和自身知识水平,以及临床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等,让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强化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学习,对于一些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都应全面掌握,对于新药的用法和剂量也应及时了解与熟悉,减少临床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或是用药错误发生。

第二,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提高小儿外科临床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应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在病房或走廊粘贴一些卡通动画,满足患儿心理需求,并消除患儿在治疗中的消极情绪,也减少病房中的不安全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加强对其看护工作,对病房护栏进行及时检查,护理人员应和患儿家属及时交流,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展开[3]。

第三,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为提高小儿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应从护理人员方面入手,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儿实际年龄及心理特点,实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患儿在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儿科患者年龄小,很多时候无法正常表达自己需求,容易造成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隔阂,影响整体的护理效果。非语言沟通,指的是并非建立在语言上的沟通方式,通过表情、眼神、抚触等方式,给患儿传递同情、温暖、亲切等情感,能够增进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更容易被患儿所接受,提升患儿在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在利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患儿护理中,需要掌握非语言交流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注重与患儿之间良性互动,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在与患儿进行沟通中,必须时刻保持微笑,消除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的担忧,促进患儿有效治疗[4]。

4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患儿的身心发育不完全,在小儿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际护理中埋下了诸多护理缺失现状问题,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就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在实际护理中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并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苗亚萍.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14(8):55-57.

[2]王强君.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9,23(3):69-70.

[3]李学清.小儿外科护理缺失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21(3):122-124.

[4]肉先古丽·艾拉 , 阿依古丽·阿巴斯 .儿科护理安全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7(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