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7
/ 2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鄂敖敦其木格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药剂科 01404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蒙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20年3月-2021年5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诊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总计9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划分为各为45例的两组,分别叫做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通过西医办法开展治疗,研究组通过蒙药开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77.78%,组间差异(X2=6.15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开展蒙药疗法,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蒙药;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包括急性胃炎、食用刺激性疾病、胃部感染或充血等,临床并无特异性现象,容易引发规律性或周期性上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疾病具有较高复发率,迁延不愈的特征导致治疗难度增高。临床常通过西药进行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胃酸抑制剂等,但西药治疗具有较高复发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改用其他更具效果的疗法改善患者病情。相关研究表明,为该疾病患者使用蒙药治疗,可以获取较佳治疗效果[1],为探究蒙药对该疾病的治疗价值,本项研究为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该疾病患者进行蒙药疗法,并对治疗结果做出研究,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2020年3月-2021年5月这一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常规组中,包括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4例和21例;年龄范围:19-73岁,年龄中间值(40.23±6.88)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病程10年,平均病程(2.11±1.22)年。研究组中,包括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为23例和22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41.03±5.6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病程最长者11年,平均病程(2.22±1.33)年。对比后可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明显区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西药疗法,主要内容:每日口服奥美拉唑,剂量20mg/次,次数2次/日;克拉霉素每日两次,25mg/日;每天服用阿莫西林两次,每次1g;连续治疗半个月。

研究组:为患者开展蒙药疗法,主要方式包括:早饭前、早饭后、午饭后、晚饭后分别服用阿拉坦一五味丸、扎木萨一四味汤散、消食十味丸、寒水石六味散和六味木香散,剂量分别为15粒、3g、13粒、各3g,连续治疗半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治疗有效率涵盖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情况,患者症状全部消失,HP呈阴性,则视为痊愈;患者症状大幅度改善,呼气试验HP呈阴性,则为有效;无效指上述情况均没有任何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与有效例数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全部患者治疗结果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开展统计检验,检验数据涵盖计量与计数(治疗有效率)两方面,计量数据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现出来,计数数据通过X²进行检验、利用(n%)呈现,若结果P<0.05表明统计学价值存在。

2 效果

对比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常规组

45

8(17.78)

17(37.78)

10(22.22)

10(22.22)

35(77.78)

研究组

45

30(66.67)

10(44.44)

3(6.67)

2(4.44)

43(95.56)






6.153

P






0.013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传统意义上属于胃炎的一种,但近年来,国际卫生相关组织将其归属于慢性胃炎的早期症状,且将其病因和HP感染相关联。该疾病的病理改变特征为胃黏膜慢性充血、糜烂、出血或水肿,且会伴有黏膜表面附有黏液分泌物情况,主要病变部位为胃窦部,且会波及其他区域。西药治疗可以产生消炎灭菌、止酸等作用,具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不能恢复脾胃功能,且会造成胃肠运化功能失衡,具有治疗局限性[2]

在蒙医学理论中,该疾病归属为胃寒性希拉病范畴,主要临床特征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反酸等,认为该疾病的产生常和患者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相关,还与患者情绪起伏较大,造成气机阻滞相关,也和不当饮食相关,各种原因导致患者三根七素失衡,出现胃三温、功能失调情况。按照蒙医理论,治疗该疾病时,应以平衡三根七素、恢复胃三温、助消化、祛巴达干为主要原则[3]

在蒙药疗法当中,阿拉坦一五味丸能够起到健胃助消化的功效,扎木萨一四味散可以产生温胃散寒、消食化滞的功效,消食十味丸能够产生消积、祛寒的作用;六味木香散可以产生开郁止痛的效果;辩证使用以上蒙药,能够产生祛巴达干、调胃火、恢复三根七素失衡、助消化的效果,治疗效果理想。且蒙药费用低、副作用少、复发少、疗程短,患者接受度更高,和西医相比,疗效更加稳定。吴玉海[4]在其研究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使用蒙药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67%,治疗效果理想;而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和上述吴玉海研究结果相同,证实蒙药治疗优越性更高。

综合而言,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蒙药疗法之下,患者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临床需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 包丽红. 蒙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12):11-12.

  2. 陶道,敖奇. 蒙药联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03):24-25.

  3. 黎明,都格尔,韩留杰.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诊断与蒙药治疗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03):17-18.

  4. 吴玉海. 蒙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5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