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综合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分析

李梦姿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 334100


【摘要】 目的 综合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综合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1.30%优于对照组的76.09%(P<0.05) 。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效果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多发于有心脏病病史的人群,且预后效果不佳,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着较严重的影响,常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考察该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负性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自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n=46)和研究组46例(n=46)。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2~60岁 , 平均年龄 (54.83±4.96) 岁;病程0.5~2 年,平均病程 (0.72±0.12)年。观察组男27 例, 女19 例 , 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 (55.03±4.74)岁,病程0.3~2.2 年, 平均病程 (0.71±0.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讲解服药方法与用药剂量,以及注意事项。

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心理调试:对来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耐心沟通,了解患者目前心中担忧的事情。掌握患者生活作息习惯,了解其兴趣爱好,鼓励患者从事有助提高其情绪的活动,如阅读、听节奏欢快的音乐,保持心情平稳,避免着急、激动、生气等。2) 饮食护理:多进食些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多食用颜色多样的水果。3)运动指导:对患者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保持活动耐量,以不超过身体负荷为原则,可以进行散步、广场舞等有氧活动。

1.3观察指标

1.3.1负性情绪评分 :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两方面。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SAS、 SDS评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低。

1.3.2 护理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90分,90>满意≥75,75>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D),两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数据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 评分、SDS 评分总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结果统计表

组别

例数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6

70.15±2.36

50.55±3.78

74.23±5.21

53.89±5.11

研究组

46

71.31±5.58

40.26±3.99

73.61±5.67

41.36±4.78

t


1.299

12.698

0.546

12.145

p


0.197

0.000

0.586

0.000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1.30%(42/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正在逐年上升,该病预后效果较差,通过药物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减慢心脏重构,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2]。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失眠、水肿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3-4]。因此,许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心理,通过综合性护理方法,从患者的心理情况到饮食结构,再到运动多方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改善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建立信任度,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的状态对疾病的预后也有着正向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1.30%优于对照组的76.09%(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英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J]. 健康必读,2020(6):24.

  1. 鲁照. 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0(17):226.

  2. 任启俊,吕秀红.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估[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4):86,89.

  3. 庄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价值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