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应用ct诊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2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应用 ct诊断的效果分析

朱艳文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 宜城 441400

【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用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CT诊断的检测,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诊断对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0.91%,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对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诊断中给予CT诊断的有效性较高,能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诊断表现和特点,方便临床中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诊断;诊断准确率;影像学表现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低,与其他类型的肿瘤相比不存在明显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对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来说,早期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能鉴别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性质,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1]。因此,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我院针对临床中收治的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22例展开了诊断观察,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均值为(39.56±3.45)岁,其中低热患者3例,胸闷患者2例,刺激干咳患者3例,不规则腹泻患者2例,腰酸患者2例,腹痛患者2例,无明显症状患者8例。

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确诊的患者为17例,17例患者均符合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标准,存在异常的肺门轮廓或纵膈。

1.2方法

针对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CT诊断的检测,具体的CT检测过程如下:采用飞利浦生产的多层螺旋CT扫描仪为胸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扫描处理,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参数间隔及层厚均设置为10mm,自患者主动脉以上至隔面进行扫描,将80至100ml的碘海醇注射液作为对比剂,将流速设置为2.0至2.5ml/s之间,45s后实施扫描处理。采用飞利浦生产的多层螺旋CT扫描仪为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扫描处理,检查前给予患者800ml以上的饮用水,实施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80-100ml的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将流速设定为2.0至2.5ml/s,45s后扫描、70s后再次扫描。

1.3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对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诊断价值(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对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处理,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为计数资料,采用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0.91%,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 CT诊断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

金标准诊断(手术病理学检查)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非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非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16

1

1

4

注: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0.91%。

3讨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属于临床中一种良性的病变现象,纵膈区域或腹膜后区域都属于发生率较高的区域,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确极易导致误诊现象的出现[2]。因此,有效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CT诊断属于较为常用的诊断技术,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能更好的定性肿块,早期单发性透明血管型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强化表现,同时还能持续较长时间,相对于附近大血管的密度较为接近[3

]。且CT诊断在钙化表现的诊断中效果较为显著,能很好的检出早期及持续强化的表现和特点,为临床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图像及特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CT诊断后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与最终的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确诊患者的CT诊断主要表现为透明血管型,平扫呈等密度影特点,且均匀性较高,同时钙化肿块形态呈现枯枝装或不规则的团块状表现;方便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CT诊断图像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促进患者预后[5]

由此可见,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应用ct诊断的效果较为显著,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谈瑞生,王小仁,蔡顺达.胸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02):38-40.

[2]张优仪,李娟.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004):338-340.

[3]Qu C,Tian X,Ma Y,et al.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t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in abdomen:A case report[J].Medicine,2020,99(51):e23588.

[4]胡津铭,张宏伟,吕锟.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影像学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9):1347-1348.

[5]秦绪开,辛夫彩,孟晴晴.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应用效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10(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