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2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探究

邵洪亮

黑龙江省八五九农场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6326 )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中医内科当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共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我们选取的60例患者当中,其中将会把男女比例控制在1:1上,并且将平均年龄控制在(52.8±1.8)岁之间。结果:在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周期之后,我们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进行数据之间的对比,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中药组所具有的总有治疗效率更高,并且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中药组也要显著的低于西药组,证明了中药组的治疗方法更具有治疗效率。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工作中加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工作的有效率。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喘息等等,这些在呼吸方面的症状会导致患者在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不便,当支气管炎严重化之后就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带来影响,且西医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患者病情反复率的逐年升高使得我们开始着手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方法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本次研究会首先查明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分析造成其患病的原因,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重点考虑患者的身体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将会在本院2020年一年时间选取共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18年间。在选取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把男女比例控制在1:1当中,并且为了不会因为年龄的原因导致患者的数据误差,我们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年龄控制在(52.8±1.8)岁之间。

图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

一般资料指标

中药组

西药组

性别

男性

17

18

女性

13

12

年龄

最大年龄

78

79

最小年龄

35

34

平均年龄

54.8±0.8

51.8±1.8

1.2方法

西药组:该组患者将会接受常规西医方法的治疗,通过比较西医与中医治疗方法、方式以及效果的不同来进一步完成本次实验的研究工作。西医治疗主要内容是通过为患者补充维生素来保证其身体抵抗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给患者注射相关的激素,另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在护理方面多加重视。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嘱咐患者进行正常的作息,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各项指标保持稳定。并且向患者传达良好的作息时间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的想法,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恢复[1]。

中药组:在观察组当中,这30例患者将会按照本文当中所说的中医辩证分型方式进行治疗,在中医辩证分型中,结合患者不同辩证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分型治疗方案如下所示:(1)体虚风寒型:甘草8g、麻黄8g、杏仁10g,加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进行服用;(2)风热犯肺型:玄参10g、菊花10g、薄荷10g、连翘10g、杏仁10g、桑叶10g,加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进行服用;(3)痰湿型:厚朴10g、陈皮10g、甘草10g、石菖蒲10g以及半夏15g,加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进行服用;(4)肝火犯肺型:钩藤10g、菊花10g煎服治疗;(5)肺肾阴虚型:麦冬15g、天花粉15g、枸杞30g、山药30g(碾碎)加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进行服用[2]。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工作的有效性,医护人员也应当督促中药组的患者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从而使得自身恢复情况更加可观。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将会从两个方面来规定:一是治疗效果,二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1)对于治疗效果来说,本次实验的规定如下: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咳嗽、喘息等疾病症状逐渐消失,经过检查后发现肺部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如果患者的病症有较大程度的缓解,复查后发现肺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虽然仍然存在咳嗽、喘息等症状,但是不会给生活以及工作带来影响,为有效;如果患者的病症并没有得到缓解,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以及喘息症状,且检查过后发现肺部功能没有得到改善,疾病对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仍然能够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无效[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与参与治疗人数之比。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将利用SPSS24.0软件来对本次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来检验相关资料,得到结果为P<0.05,该结果表示本次实验研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治疗效果

具体情况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际情况对比


显效

有效

无效

疗效率

西药组

8(26.67)

7(23.33)

15(50.00)

50.00(15/30)

中药组

13(43.33)

16(53.33)

1(3.33)

96.67(29/30)

P值

/

/

/

<0.05


从图表2对比状况来看,中药组疗效率为50.00%(15/30),中药组疗效率为96.67%(29/30),疗效结果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显著小于0.05,对比中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2)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具体情况如图表3所示:

图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


恶心

呕吐

发烧

不良反应率

西药组

9

5

6

66.67

中药组

2

1

0

10.00


从图表3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66.67%(20/30),中药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3/30),从不良反应率对比中可以看到明显差异,由于P值小于0.05,因此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且该病的病程往往较长,患者一旦遇见不良天气或者灰尘等就会病发,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气喘、咳痰等,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心肺功能的成熟和稳定。由于西医治疗无法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根治,而祖国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即“咳嗽”、“痰饮”、“哮证”、“喘证”等范畴之间,由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慢性支气管炎与患者的脾、肺、肾等器官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治疗中应以补肾为主,调和肾之阴阳,有效提升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而本文研究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中药辩证分型治疗,主张以补肾、调和阴阳为主,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现如今的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可以看到,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辩证分型方面,由于种类繁多,实际候症规范性质量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甚至在药物的长期疗效指标选取标准方面,由于不同地区的标准不相同,需要在未来能够相互统一化,并且在统计样本量中,需要确保满足统计学标准要求,从而能够更为客观地观察药物使用疗效。而综合本文研究结果,我们提倡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应大面积推广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方法的使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适合被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勇.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J].家庭生活指南,2020(04):172-173.

[2]史立敏.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34):268.

[3]闫翌辉.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J].家庭心理医生,2014,010(010):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