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2

PFNA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罗广超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手术疗法的效果。方法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为人工关节置换组30例和PFNA内固定组30例,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PFNA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周围疼痛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多的优势,值得推广。

关键词:PFNA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髋骨骨折类型,这种疾病在髋骨骨折中患病的概率在50%左右,其中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占比达到了40%[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采用手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了髓外固定系统治疗、髓内固定系统治疗以及人工髋关节换置术[2]。本校研究主要探讨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换置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研究结论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为人工关节置换组30例和PFNA内固定组3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0例、10例,年龄22岁至45岁,平均年龄(33.19±2.06)岁;观察组男女分别21例、9例,年龄23岁至45岁,平均年龄(34.78±2.43)岁。组间资料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PFNA 内固定组手术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腰部硬组织联合麻醉,让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仰卧位,确保患者的侧髋关节抬高30度。然后在患者的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外侧的上沿处纵向进行切口手术,切口的长度控制在六厘米左右,逐层切开患者的组织部位直至显露出臀中肌,然后采用钝器分开患者的臀中肌,直到显露出股骨大粗隆顶点,在患者的股骨大粗隆顶点1/3处采用手术钉进行固定,然后用电刀切除患者的骨膜[3]。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牵引,确保患者的下肢内收20度到30度的移动位置,然后再提前选定好的丁孔处进行开孔,开孔过程中需要顺着股骨长轴的方向进行扩展。在牵引患者复位后,需要插入导向针,然后采用医疗透视的方法确认导向针在股骨髓腔内的位置,引导导向真下查,与骨骨髓腔直径相匹配,在长度适宜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致股骨上段髓腔。然后运用c型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是否良好,如果骨折部位复位不佳,可以在手术中向远端延长切口,直至显露出骨折端的断裂处然后进行复位。在富位达到标准后,在定位器的引导下,将螺旋刀片以及锁定钉置入患者的连接部位,注意螺旋刀片在c型臂透视正位时需要位于股骨颈中下的1/3处,然后将患者组织内部的腔液进行引流,将伤口逐层缝合,在手术之后的短时间内,患者在卧床期间可以进行翻身运动,方便后期的护理。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关节周围疼痛率[4]

1.4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5]

2结果

PFNA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下地行走时间显著长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周围疼痛显著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指标

分组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下地行走时间(d)

关节周围疼痛(n,%)

人工关节置换组(n=30)

93.32±16.54

210.32±21.65

4.76±2.11

6(20.00%)

PFNA组(n=30)

44.43±13.21

123.32±18.98

14.98±3.65

0(0.00%)

t/X2

12.650

16.551

13.277

6.66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PFAN的治疗方案中运用到了一枚主钉、一枚远端锁定钉以及一枚股骨颈螺旋刀片,这种治疗方式采用了单没螺旋刀片,代替了PFN两没股骨颈拉力螺钉,螺旋到面的表面积相对于拉力钉来说较大,具有较好的抗旋转能力,并且能够对松质骨进行紧密的压缩,并不会造成治疗过程中骨量的丢失,股骨颈和螺旋刀片之间具有较大的连接力度,在连接部位采用了滑动设计的方式与主钉之间紧密固定,具有二次划动加压骨折断端的作用,有利于骨折部位的紧密接触,能够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PFNA主钉远端锁定主要位于长形凹槽内可以向上移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远端的应力,降低了股骨干骨折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螺旋刀片还可以,从外侧的小切口置入患者的骨折部位,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损害。这种临床治疗方式对于骨折部位的稳固性更强,并且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PFNA内固定相比于人工关节换置术来说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志彦,吕伟胜,朱永峰. 加味八珍汤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气血亏虚型临床疗效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20,55(9):653-655.

[2] 温志磊,张计成,李兆宗,等. PFNA内固定联合鲑降钙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24):88-89.

[3] 吴登会,张子龙,张芳利. 四种内固定术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5):80-84.

[4] 李鑫,张东. 加速康复外科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856-860.

[5] 谷铭勇,郑润泉. 鲑降钙素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7):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