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变身水——悦纳自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神奇的变身水——悦纳自我》

肖文静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教学理念】

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乔(Jone)和韩瑞(Hary)提出一个关于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他们认为每个人的自我由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组成,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小学中年级主要可以通过帮助学生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从与他人交往中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吾日三省吾身”。即可以通过自己眼中的“我”,即个人实际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等;别人眼中的“我”,即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应而觉知的“我”;自己心中的“我”,即对自己的期许(理想的我),从而达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目的。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客观地了解自我和认识自我

情感目标:勇敢接受自己的不足。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了解自我,从而悦纳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难点: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教法与学法】

绘本表演、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PPT、彩色笔、活动单

【教学程】

  1. 暖身阶段:理想自我(5分钟)

游戏导入:动物模仿秀2分钟)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哇啦毕哇罗镇,这里住在一群非常可爱的动物,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动物模仿秀的活动,当屏幕上出现动物的名称时,请你马上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并定格,当老师击掌两下,你们迅速恢复端庄坐姿。

(蝴蝶、乌龟、蜜蜂、蚂蚁、小鸟、猫、大象、老鼠……)

师:同学们模仿得真像,很传神。

二、神奇的变身水,你想变成什么?(3分钟)

师: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这是什么?

我悄悄地告诉你们,这是一瓶神奇的变身水。

如果你们可以变成别的动物,你想要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回答(猫、变身龙、狮子、小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想变成的都是一些有突出特点的动物。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思考。

二、转换阶段:正视自我(18分钟)

三、戏剧表演绘本故事《神奇的变身水》

师:哇啦毕哇罗镇上有一只小老鼠跟同学们一样,想变成另外一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成功吧。

活动规则:(ppt)

1、神奇的手指:请被“点”到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台前;

2、神奇的嘴巴:表演的同学所说的话和做的动作都是由老师来指定的;

3、神奇的语气词——咻~:当老师喊出这个语气词时,请台上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同学快速回到座位坐好。

(一)小老鼠眼中的自己

思考:小老鼠为什么不喜欢当自己?

观看表演(ppt)

回答:小老鼠为什么不喜欢当自己?(很多不足)

继续观看表演(ppt)

师:你们猜,小老鼠会做出什么选择?为什么?

生:不想变成其他动物了

(二)我们眼中的自己

通过故事,我们发现了(ppt)

当我们嫌弃自己的时候,往往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优点。

当世界上真的有一瓶变身水,让我们可以变成别的东西,则发现自己身上既有缺点也有优点。

师:我们看到的缺点,并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看到的别人的优点,也并不是他的全部。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存在完美的人。

  1. 心理健康的表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师:同学们知道故事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吗?小老鼠把变身水还给巫师了,它说了一句话:至少我知道当老鼠是怎么一回事。是的,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是最了解自己。

师:所以心理健康的表现是:(ppt)

喜欢自己的优点

接纳自己的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戏剧表演小老鼠的故事,让学生由此及彼,反思自我认识情况。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三、工作阶段:展示自我(15分钟)

四、独一无二的《手掌花》

师: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是这样的。眼睛不同,鼻子不同,每根手指都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做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手掌花吧。

1.把自己的左手按在白纸上,用笔描出自己的手掌。(老师贴板书做示范)

2.在每根手指上写上自己的特点(例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缺点、优点、目标……)。

3.对自己的手掌画进行创作,可以涂颜色或者把它变成某样物品。

4.给自己的手掌画取一个名字。

谈论与分享:你的手掌花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老师邀请个别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手掌画活动发掘自己的优点,并勇敢接受自己的不足。

  1. 结束阶段:悦纳自我(3分钟)

一句话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我们通过神奇的变身水这节课,学会喜欢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自信地欣赏自己。每个“我”都很独特,每个“我”的生命都充满阳光,同学们,让我们喜欢我们自己吧。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一次强化学生对“喜欢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中心

本节课我没有从外在的目标出发来设置活动,而是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出发来组织和开展课程,学生作为心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自身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位置,活动的结果,如小组讨论后新认识到的特点、自己制作的手掌画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长。本课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实现的,是学生能动性的活动过程。

(二)以情境为中介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心理发展的目标是无法通过直接传授知识达到的,而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因此我设计了“动物模仿秀”、“神奇变身水”、“我的手掌画”这三个与自我认识相关的环节。这些情境的设计把他们带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进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生成自己的价值理念。

(三)以活动为载体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展示也是在活动中发展的。通过活动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真实,也最为自然。这节课中学生分享感悟、展示手掌画时的话语和作品才是最让人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的课程,这种自主性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