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及其地域文化概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及其地域文化概论

李松涛

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及其地域文化。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地域文化

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明的集中体现与历史见证,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表现。经长期的发展过程和不断的实践探索,北京四合院、蒙古包等一大批轮廓清晰、体态端庄、风格朴素、造型多样、内涵深邃的民居在各地形成,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及物质资源基础,承载着丰富的地方风情与民族特色文化,也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征的演化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山陵河海地理条件不同,材料资源差别大,加之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要求不同,致使我国传统民居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多样的地方风格。然而,这种浓郁的地方传统民居风格是建筑材料、经济条件、社会习俗、社会变迁、文化交流、美学等因素在漫长历史中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岭南地区的建筑受秦汉时期中原建筑的影响,因秦始皇时期,数万军队首次被派往岭南地区,军队未北归,在此定居的官兵是中原早期建筑形式的推广者及使用者。徽商兴盛时,扬州巨贾大多是徽州人,他们把扬州最好的建筑特色搬回了家乡。到目前为止,在皖南还可看到精雕细刻的砖雕、精美华丽的木雕、天然石雕。不同特征的传统民居有着不同的演化方式,从时间角度看,有随历史发展向前推进的顺时风格演化,也有反古怀旧的逆时风格回归。从空间角度看,有近距吸收及远距离融合等演化模式。

二、传统民居建筑美学所映射的地域文化概论

1、中原文化的北方四合院。中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代名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文化是孔孟儒学思想、老庄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宋明时期的理学思想等。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陆元鼎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人文价值体系;自我完善、豁达乐观的民族心理;观物取象、整体直觉思维方式;超越了宗教和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这也从宗教、哲学、思维、环境等方面印证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思想和精神。北京四合院和晋商大院民居是中原北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以最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为分析对象,其包含以下方面:

1)群己和谐。在北京四合院的分布布局上,充分体现了“群己和谐”和尊老爱幼的理念,使家族中相亲相爱相敬体现的淋漓尽致。典型“三进”式居院正门位于东南角,由外宅前院、内宅正院、后院组成。当进入宅门时,先看到的是一个影壁墙,绕过影壁墙即是外宅前院,南面的房间是家仆房间或客房;然后坐北朝南的居中位置为正房与耳房,正房位置会比其他地基高出一部分,体现了地位的高低,有时会做成厅式。厢房在东西两侧,一般为儿子或兄弟居住;主人与长辈则会住在耳房。女儿及女仆居住场所为内宅后院,有一排后罩房。

宅院的比例、布局等都是严格按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分布,这就传达了古人注重家庭和睦、威严与端庄的美学追求。分布的宅院错落有致,并在空间分布层层递进,将主体建筑的气派显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民居宅门门额上方,通常会看到“厚德载物”“崇德”等字体,彰显出这家主人的人生追求与行事作风。

2)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讲究和谐美,即个体建筑间或个体建筑和群体建筑间,一定要体现出一种和谐氛围,并把和谐作为主要的建筑设计理念。所以传统建筑设计师讲究顺势而为,主要是沿着山体或水体走势改造,并能与山势高低起伏及水势轮流相呼应,这种灵动的布局方式,能将整个建筑物与自然紧密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自然环境和建筑间的和谐美。

3)自强不息。北方宅院正堂所挂中堂、对联,两边板壁上挂长条古画,八仙桌、太师椅,柱廊等精雕细刻,字画、雕刻内容大多是些“岩石苍松”、“岁寒三友”、“竹繁松茂”、“八仙过海”等,寓意可见,古色古香、精美绝伦,美不胜收。

2、江南水乡文化的江南枕水民居。江南文化根源于北方中原文化并与江南独特的山水地理环境交融所形成,除具有较强的封建等级宗法制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外,江南文化有着经世致用,务实求真,灵动睿智,精细柔婉,稳定和谐,人情风雅的文化心理,并创造了江南独有的江南水乡民居。

1)平和而务实。江南水乡的构造所采用的是局部对称方式,跟北方的总体对称形式有所差距,但在布局上是一致的严谨,整体构造能将庄严性与实用性进行融合,趋向于精巧与典雅。江南水乡以徽派建筑为主要形式,灰瓦白墙的建筑风格显得明快淡雅,使江南水乡的人能摆脱世间浮躁,追求宁静的生活,使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当地人的生活追求融合在一起,灰白相间的色调,能给人一种整齐美与淡雅素净之美,并且能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显得更加宁静致远。

2)性格轻盈活泼,性情细腻儒雅。江南水乡的民居构造以木架作为承重,木架结构雕琢的较精细,同时高高的屋脊使屋面建筑十分轻巧,形成一种明秀轻松地外观形态。以江浙地区的民居来说,建筑多为不封闭形式,墙面较立体,屋顶在设计时运用了悬山、硬山、歇山、四坡屋顶的形式,并且高低不同的山墙使民居间形成错落有致的形态。在民居内部,厅堂内的设计较含蓄,简单端庄,并且在细节部分设计的较轻巧。民居的大门门楣上、厅堂中,最为广泛的是梅、兰、竹、菊,以及琴、棋、书、画等题材,这些寓意着高尚品格的装饰,使建筑的内涵有所提升。

3)阴阳中和。阴阳中和是我国江南建筑体现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民居建筑是群体间的组合,结构方面的整合及环境间的相互协调,从而让建筑体现出一种中和之美。尤其是全观整个江南建筑,可发现建筑群落中不会出现单一的独栋的建筑单体,体现出一种和谐性,让建筑个体都服从于整个建筑整体,不会追求独立的张扬个性,而建筑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所以江南水乡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舒适和亲切。尤其体现出我国阴阳中和的理念,单体建筑在安排上要倾斜于前阳后阴进行分局,不支持中前堂和后院的分布,前堂表现的是一种威严和阳刚之气,而后院则是温婉秀丽的绣楼和闺阁,主要强调的是阴柔之气,所以前堂和后院设计风格充分体现出阴阳想互补的思想,这样一前一后的阴阳柔和,使江南水乡建筑更加具有美学特征。南方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与我国北方四合院有明显的不同,只要身处其中就能感受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并且体现出区域性文化差异,无论是在空间布局还是雕刻花纹的样式亦或给人意的感受都不同。

结束语

现代建筑中处处都有传统民居建筑的身影,因为城市建筑艺术始终与中华文化相联系。不管是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源于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在工业革命时,中国建筑走向了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前期盲目跟随别国脚步,一味引进外国观念和技术,忘记自身的特色;到后期的现代建筑中,建筑家慢慢地将现代技术和传统居民文化相结合,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之路。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小部分,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如何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居民建筑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更高的和谐度,让现在和过去相互连接。正如许多哲学家的观点,它们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借鉴和融合,不是摒弃和分割。现代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当代的建筑学者的重大任务,更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需要整个民族去奋斗。


参考文献:

[1]薛彭飞.浅谈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J].汉字文化,2018(02).

[2]沈惊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美学及其地域文化概论[J].巢湖学院学报,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