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1
/ 2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亚红

麻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麻城 4383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60例高热惊厥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3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在儿科常见惊厥性疾病中,小儿高热惊厥十分常见,一般发生在婴幼儿人群中,其发生机制主要与疾病初期上呼吸道感染、大脑的器质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1],在发病初期,患儿神志模糊,发病停止即可恢复神志,若频繁发作,易导致患儿的大脑功能受到损害。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抗癫痫药物为主,虽然该方式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患儿预后较差,且加之家属对于疾病知识认知不足,容易增加护患纠纷,引起心理问题,从而对治疗造成影响。而通过为患儿和家属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满足患儿的合理需求,局限性小[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高热惊厥患儿,共6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每组30例,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年8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8月。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3)患儿家属均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代谢紊乱;(2)合并智力障碍。

观察组中1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02±0.52(4个月~4)岁;对照组中2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45±0.48(5个月~4)岁。两组基线资料中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患儿皮肤颜色和体温的监测,并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对于紧急情况需及时处理。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对于存在负面情绪的患儿和家属,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疏导,对于年龄较大患儿,可通过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疾病的意识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目的;②病情监测:为了预防患儿发生昏迷和嗜睡情况,需对患儿体温和呼吸进行随时监测;当患儿出现持续性惊厥时,应及时解决,并详细记录其惊厥次数、发作体征和持续时间;③呼吸道护理:当患儿出现惊厥后,应将患儿衣领迅速解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平卧位去枕头,从而避免分泌物对气道造成堵塞;④身体护理:当患儿出现惊厥时,应给予其压舌板放置在口腔上下齿间,避免患儿咬破舌头;若患儿存在四肢抽搐现象,需对手脚进行控制,避免按压,预防骨折情况发生[3];在病情发作前,与患儿和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使其配合度和理解度得到提高;在病情发作时,给予患儿大流量吸氧,使其组织和大脑的缺氧现象得以纠正,直至患儿恢复平静后,调整氧流量至正常范围;⑤药物护理:由于患儿脑组织受损程度和惊厥时间呈正比,故此,患儿出现惊厥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用药,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心率、呼吸频率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在惊厥发作停止后,需检测患儿血清钙、血糖水平;⑥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易消化、清淡饮食,多进食维生素类、高热量、富含高蛋白食物,以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为主,包括牛奶、西瓜汁、苹果汁;当患儿出现大量盗汗情况时,为患儿适当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在患儿发病时,告知家属切勿喂食,以免发生呛咳。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①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②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③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数据中,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并以X2检验,核算软件:SPSS28.00,P<0.05,说明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1. 结果

2.1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的对比

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预防知识

应急知识

药物知识

临床特点

观察组

30

22.25±1.02

23.52±1.41

22.52±1.78

22.52±1.45

对照组

30

18.25±1.78

18.52±1.01

18.21±1.04

18.21±1.12

T值

-

10.679

15.790

11.451

12.885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n)

退热时间(h)

惊厥消失时间(s)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0

26.25±1.02

38.52±1.02

7.21±1.02

对照组

30

44.52±2.78

68.52±2.78

13.52±1.97

T值

-

33.793

55.490

15.579

P值

-

0.000

0.000

0.000

2.3两组生活质量的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n)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

环境因素

观察组

30

92.25±1.12

88.52±1.78

88.52±1.79

89.52±1.02

对照组

30

72.52±1.02

53.25±1.01

70.25±1.45

73.12±1.47

T值

-

71.337

94.392

43.440

50.204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小儿常见病中,惊厥十分常见,其主要是由于人体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以突然的局部或全身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作为临床表现,且通常合并意识障碍,在发热后复发,若救治不及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而在治疗期间,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病程、缓解病情程度。随着我国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针对性护理具有极大优势,具有规范性、全面性、细致性的特点,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4]。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仅关注患儿的病情监测,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问题,而在针对性护理中,通过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向患儿和家属普及有关疾病相关知识,并进行心理评估诊断、推动诊疗,向家属介绍不良事件的正确处理方式,并鼓励家属多给予患儿陪伴和支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宋玉英.细致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9):3-5.

[2]艾菁.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411-1412.

[3]朱亚琼,朱晓宇,弋曼.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小儿高热惊厥停止时间及退热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3):193-196.

[4]钟敏.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