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妇产科护理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2

风险管理 对妇产科护理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分析

徐吉莉

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丰城 3311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妇产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产妇120例进行研究。基于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风险管理,对比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明显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风险管理;干预效果


伴随着近些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持续性改革创新,再加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临床医护工作的压力与要求也在随之提升[1]。妇产科的医护服务对象主要为产妇和新生儿,因为机体功能、年龄、家庭角色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妇产科医护工作期间稍有不慎比那会导致严重的矛盾纠纷,同时对于医护服务的技术水平、细致程度也有着较高的要求[2]。对此,风险管理便成为了妇产科服务中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综合服务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究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的方法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产妇120例进行研究,基于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产妇,年龄30-51岁,平均(39.54±6.24)岁;实验组产妇60例,年龄31-60岁,平均(38.69±5.46)岁。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不采取特殊管理措施,落实常规护理管理,主要是每天做好对护理服务的检查,同时基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

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措施,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基于护士长负责带队,做好对小组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以及护理内容、流程,强化人员培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入院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支持。对于妊娠产妇,在分娩之前需要先做好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和产妇分享分娩期间的心理感受与喜悦感,促使产妇可以形成对分娩方式的正确认知。如果是人流手术患者,则应当提供积极的心理安抚,借助沟通与交流方式缓解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并转移注意力缓解自身情绪状态,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为患者提供跟过的关心与照顾。与此同时还需要患者家属的参与,借助家属参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问题,提高患者参与医护服务的积极性,规避不必要的矛盾,改善护患关系;2、环境护理。构建积极良好的病房环境并基于科室内做好分病房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于分娩与人流患者。对于分娩产房内应当张贴育儿相关知识,在人流房间内则张贴人流手术相关教育与问候语。基于合理的病房温湿度环境调整,提高患者身心状态,同时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间隔半小时进行查房,及时了解异常情况并积极处理;3、细节管理。风险管理期间的重点在于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基于监督护士,做好对患者生理表现、心理表现等不同层面上的教育。同时还需要负责风险评估和预控、投诉处理与纠纷处理等任务,积极接受患者的投诉建议,从而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4、人员培训。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定时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综合技能水平。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的责任意识,同时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准确记录护理操作行为,特别是对于护理文书的记录应当准确且真实,在护理期间应当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基于语言结合肢体沟通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同时注重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规避纠纷风险。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22.0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基于软件功能完成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对比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中针对需要对比的数据基于不同类型进行录入同时采用相应的检验检定方式进行处理,如均数应用T值进行检验处理。对于数据对比的结果应用P值实现对统计学价值的体现,基于0.05为标准数据对比结果低于该数据证明满足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明显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滴速异常

用药错误

护理遗漏

针头脱落

其他

发生率

实验组

60

0

1

1

0

0

3.33%

常规组

60

2

1

2

1

1

11.67%

P值

-

-

-

-

-

-

<0.05

3.讨论

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产妇与流产女性,其生理与心理状态都比较特殊,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多方面、多样化要求,所以妇产科也是纠纷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要求科室需要针对性改进护理管理措施,提供更加科学且合适的护理管理措施[3]。基于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从各种细节角度着手,针对性的开展护理服务并落实监督管理,可以及时落实护理制度并保障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消除客观层面上的风险因素,提高妇产科的综合护理质量水平[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风险和纠纷发生率明显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风险管理对于妇产科服务质量提高作用明显,可以促使医护服务的工作效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服务满意度,可以有效规避护患纠纷,提高整体服务效益。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侯艳梅.人性化护理与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006(004):146-146.

[2]崔喜风.妇产科患者安全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民间疗法,2019,027(002):97-99.

[3]段晶晶,张蕊,李雯.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239-3242.

[4]钱惠兰.妇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9,000(025):218-218.

[5]赵亮.探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