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中医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许萍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9)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n=29)增加中医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常识知晓率、临床依从性及骨折康复效果,并比较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结果:观察组健康常识知晓率、临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康复效果总体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增加中医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健康常识知晓率、依从性价值显著,也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早期康复,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总体评价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四肢骨折;中医健康教育;康复护理

四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骨折后多伴有肢体肿胀、局部疼痛、患肢功能障碍等症状,需及时入院配合治疗[1]。临床给予四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早期愈合,但康复效果也受到患者依从性的直接影响,部分患者健康常识不足,常出现不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的情况。因而在康复护理期间,还可配合中医健康教育的应用,提高患者健康常识与依从性,促进其早期康复[2]。为评估中医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本次以我院骨伤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伤科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3~68岁,平均(45.22±6.82)岁。观察组29例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5.27±6.77)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控制疼痛程度,调节患者舒适体位促进骨折处血液循环,加强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指导患者早期肢体制动,康复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增加中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骨折病情、临床治疗方案。观察沟通过程中患者情绪变化,结合中医“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忧思悲观,后情志内伤”原则,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调节患者情志,减轻其紧张情绪;②术后早期宣教。术后早期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嘱咐多饮水,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拍背、协助翻身。在饮食结构上,指导多食用含纤维素食物,保持饮食清淡以消化。并结合中医膳食原则,指导患者食用黑木耳、白萝卜、桃仁、山楂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物,或指导患者食用牛奶、骨头汤等含钙高的食物,或肉桂、蛋类、鱼类等补气血、补益肝肾的食物;③术后恢复期宣教。鼓励患者多参与康复活动,告知早期康复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的价值。指导患者在不影响制动的情况下先进性肌肉功能锻炼,后展开关节活动,循序渐进提高运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健康常识知晓率(以健康常识问卷形式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85分为“知晓”。[知晓率=(得分>85分)例数/总例数×100%])、临床依从性(由护理人员进行评价,患者能够遵从医嘱、配合各项护理措施可评价为“依从”。[依从性=(依从)例数/总例数×100%])及骨折康复效果,并比较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有患者自行评价,评价总分设为100分,分别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分值分别为>90分、75~90分、60~74分、<60分。[总体评价=(非常好+较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²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健康常识知晓率、临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健康常识知晓率96.55%(28/29)、临床依从性100%(29/29)高于对照组79.31%(23/29)、86.2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062、4.296,P<0.05)。

2.2两组骨折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骨折康复效果总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康复效果比较[n(%)]

组别

痊愈

好转

未愈

痊愈率

观察组(n=29)

25(86.21)

4(13.79)

0(0.00)

25(86.21)

对照组(n=29)

18(62.07)

10(34.48)

1(3.45)

18(62.07)

-

-

-

4.406

P

-

-

-

<0.05

2.3两组总体评价比较

观察组临床护理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体评价比较[n(%)]

组别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总体评价

观察组(n=29)

15(51.72)

9(31.03)

4(13.79)

1(3.45)

28(96.55)

对照组(n=29)

7(24.14)

8(27.59)

8(27.59)

6(20.69)

23(79.31)

-

-

-

-

4.062

P

-

-

-

-

<0.05

3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中,双上肢、双下肢骨折的发生概率较高,患者行动受限,直接影响正常生活[3]。早期给予四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骨折愈合效率,但同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也需加强患者配合,提高患者依从性[4]。中医健康教育能够结合中医辩证施护原则,向患者普及更多健康常识,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从而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这对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也具有积极作用[5]。本次研究指出,在中医健康教育的配合下,患者骨折康复效果更好,且依从性、健康常识更高。中医理论下展开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健康指导,遵循辩证施护原则调节患者情志,鼓励患者术后参与功能锻炼,较好的促进患者病症改善与恢复。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患者健康常识,鼓励患者参与到自主护理中,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因而也促进患者骨折早期恢复。且中医健康教育在围术期形成全过程宣教,也能够增进与患者的直接沟通,通过调节患者情志,鼓励康复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也较好的提高患者舒适感,因而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总体评价也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给予四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时,增加中医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也能够提高患者健康常识及临床依从性,患者总体评价更高,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彭启凤. 中医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0,7(25):119.

[2] 高爱华,郭志慧,郑殿芳. 中医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3):120-121.

[3] 袁萌,郑向英.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30-1933.

[4] 蔡秋兰,唐海燕,邱美芳.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9):261.

[5] 戎娜.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20,35(7):1089-1091.